明代中期騷體文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8-13 08:49
騷體文學從戰(zhàn)國開始,歷經數代,發(fā)展到清朝末期,受到了學者們的普遍關注。作為一種文體,它從屈、宋伊始便奠定了激憤的情感基調,再加上南楚異域的浪漫情懷,更是吸引了眾多追捧的目光,使其成為一種體式傳承下來。經過歷代演變,騷體文學發(fā)展到明代中期,受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已經開始向通俗方向發(fā)展,尤其是明代中期復古運動的高漲,人們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信心倍受激勵,更是推進了騷體文學通俗化的發(fā)展進程,并使其展現出一些迥異于前期騷體作品的藝術特色。明代中期騷體文學在題材上有了進一步拓展,與貧民百姓的衣食冷暖聯系日趨緊密,生活中的細小瑣事均可以入題,即使是前代常被騷體使用、反復進行創(chuàng)作的題材,在明代中期也沾染了時代特征,顯示出與前代不同的藝術特色。在體式運用方面,明代中期騷體文學在使用前代慣用的《離騷》體、《九歌》體以及楚歌體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出現了與其他文學體式相結合進行創(chuàng)作的形式,靈活自如,更適于表現民眾多彩的日常生活。藝術特色方面,明代中期騷體文學相比于明代前期的作品,語言更為清新簡易,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映日常生活,再加上疊詞、排比、頂針等修辭手法的普遍使用,更是增強了語言的韻律感,讀...
【文章頁數】: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明代中期騷體文學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分類
1.1 明代中期騷體文學的創(chuàng)作背景
1.2 明代中期騷體文學分類
第2章 明代中期騷體文學題材的拓展
2.1 知己難逢的失意苦悶
2.2 懷鄉(xiāng)送別的深切思念
2.3 追求隱逸的困惑哀愁
2.4 哀祭之作的凄涼哀怨
第3章 明代中期騷體文學的藝術特色
3.1 語言清新簡易
3.1.1 語言清新流利
3.1.2 語言通俗簡易
3.2 描寫精細別致
3.3 韻律和諧流暢
第4章 明代中期騷體文學對傳統(tǒng)體式的繼承與發(fā)揚
4.1 托物寄懷手法的繼承
4.2 對屈騷格調的重視
4.2.1 發(fā)憤抒情的極力運用
4.2.2 體式的繼承與新變
4.3 對騷體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
4.3.1 騷體文學進一步通俗化
4.3.2 引領浪漫創(chuàng)作方式復興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明代中期騷體文學作品一覽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明代中期騷體文學的新變[J]. 任麗華.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6(01)
[2]明代前期騷體文學的新變[J]. 任麗華. 許昌學院學報. 2006(01)
[3]騷體文學:當代楚辭研究中的一個新領域[J]. 郭建勛. 中國韻文學刊. 2003(02)
[4]再論明代復古文學的幾個問題[J]. 林啟柱.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2)
[5]屈原與先秦士人的修身傳統(tǒng)[J]. 李金善.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4)
[6]萬歷文壇“楚風”之崛起及其背景[J]. 陳廣宏. 中國文學研究. 2002(03)
[7]《楚辭》“兮”字的意義與作用[J]. 周建忠. 文史雜志. 2002(03)
[8]楚辭的文體學意義──兼論楚辭與幾種主要的中國古代韻文[J]. 郭建勛. 中國文學研究. 2001(04)
[9]中國古代文體形態(tài)學論略[J]. 郭英德. 求索. 2001(05)
[10]論楚辭體的內在特質兼說楚騷傳統(tǒng)[J]. 何念龍. 江漢論壇. 2001(04)
碩士論文
[1]騷體文學傳統(tǒng)的流變研究[D]. 王星.四川師范大學 2006
[2]元代騷體文學研究[D]. 楊立琴.河北大學 2006
[3]唐代騷體文學的嬗變[D]. 張佳祺.河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676716
【文章頁數】: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明代中期騷體文學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分類
1.1 明代中期騷體文學的創(chuàng)作背景
1.2 明代中期騷體文學分類
第2章 明代中期騷體文學題材的拓展
2.1 知己難逢的失意苦悶
2.2 懷鄉(xiāng)送別的深切思念
2.3 追求隱逸的困惑哀愁
2.4 哀祭之作的凄涼哀怨
第3章 明代中期騷體文學的藝術特色
3.1 語言清新簡易
3.1.1 語言清新流利
3.1.2 語言通俗簡易
3.2 描寫精細別致
3.3 韻律和諧流暢
第4章 明代中期騷體文學對傳統(tǒng)體式的繼承與發(fā)揚
4.1 托物寄懷手法的繼承
4.2 對屈騷格調的重視
4.2.1 發(fā)憤抒情的極力運用
4.2.2 體式的繼承與新變
4.3 對騷體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
4.3.1 騷體文學進一步通俗化
4.3.2 引領浪漫創(chuàng)作方式復興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明代中期騷體文學作品一覽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明代中期騷體文學的新變[J]. 任麗華.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6(01)
[2]明代前期騷體文學的新變[J]. 任麗華. 許昌學院學報. 2006(01)
[3]騷體文學:當代楚辭研究中的一個新領域[J]. 郭建勛. 中國韻文學刊. 2003(02)
[4]再論明代復古文學的幾個問題[J]. 林啟柱.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2)
[5]屈原與先秦士人的修身傳統(tǒng)[J]. 李金善.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4)
[6]萬歷文壇“楚風”之崛起及其背景[J]. 陳廣宏. 中國文學研究. 2002(03)
[7]《楚辭》“兮”字的意義與作用[J]. 周建忠. 文史雜志. 2002(03)
[8]楚辭的文體學意義──兼論楚辭與幾種主要的中國古代韻文[J]. 郭建勛. 中國文學研究. 2001(04)
[9]中國古代文體形態(tài)學論略[J]. 郭英德. 求索. 2001(05)
[10]論楚辭體的內在特質兼說楚騷傳統(tǒng)[J]. 何念龍. 江漢論壇. 2001(04)
碩士論文
[1]騷體文學傳統(tǒng)的流變研究[D]. 王星.四川師范大學 2006
[2]元代騷體文學研究[D]. 楊立琴.河北大學 2006
[3]唐代騷體文學的嬗變[D]. 張佳祺.河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6767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67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