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革命文學”綜論
發(fā)布時間:2021-11-20 11:33
本文運用歷史學、接受美學、敘事學、類型研究、比較文學、政治文化等多種理論與方法,對20年代“革命文學”進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統(tǒng)研究。并本著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考察相統(tǒng)一的原則,將理論與作品,創(chuàng)作主體與接受客體,宏觀與微觀,歷時性縱向考察與共時性橫向研究結(jié)合并重,以盡可能逼近“革命文學”豐富、復雜的面貌。論文共分五部分進行論述: 一、“革命文學”概說 “革命文學”絕非1928午間突然產(chǎn)生的文學現(xiàn)象,它有一個長時間的醞釀、發(fā)展過程,20年代的特定社會歷史動因使不同時期的“革命文學”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革命文學”的代表性社團有太陽社、后期創(chuàng)造社等,其作家、作品與主要刊物共同催動了“革命文學”的興盛。 二、“革命文學”的流行特質(zhì) 在鮮明的政治傾向性與“意識形態(tài)的宏大敘事”背后,“革命文學”蘊涵著得以風靡當時文壇的一些流行性特質(zhì)。首先,坎坷多難的20年代使革命成為那一時代的生存常態(tài),革命成了那代人不可逃脫的宿命。文學反映革命成為必然。其次,“革命+戀愛”的題材優(yōu)勢促進了“革命文學”的流行。革命和戀愛的融合,滿足了青年人偏好幻想、渴望激情與浪漫的文化心態(tài),作家抓住了這一題材,也...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12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革命文學”概說
第一節(jié) 緣起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代表性社團及作家、作品
第二章 “革命文學”的流行特質(zhì)
第一節(jié) 歷史際遇的革命宿命
第二節(jié) “革命+戀愛’的題材優(yōu)勢
第三節(jié) 隱含流行態(tài)勢的藝術(shù)素質(zhì)
第三章 “革命文學”實踐對理論的悖離與超越
第一節(jié) 假托大眾之口的文學虛擬——“革命文學”對工農(nóng)的描塑
第二節(jié) 融入并逸出——個人/集體關(guān)系考辯
第三節(jié) “革文學的命”?!——“革命文學”藝術(shù)得失論
第四章 理論資源與創(chuàng)作實績
第一節(jié) “革命文學’與蘇聯(lián)、日本的文學理論
第二節(jié) 個案實績考察——比較《田野的風》與《毀滅》、《鐵流》
第五章 “革命文學”所提示的理論問題
第一節(jié) 文學與政治
第二節(jié) 同人團體與宗派主義
附錄
參考書目
本文編號:3507238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12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革命文學”概說
第一節(jié) 緣起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代表性社團及作家、作品
第二章 “革命文學”的流行特質(zhì)
第一節(jié) 歷史際遇的革命宿命
第二節(jié) “革命+戀愛’的題材優(yōu)勢
第三節(jié) 隱含流行態(tài)勢的藝術(shù)素質(zhì)
第三章 “革命文學”實踐對理論的悖離與超越
第一節(jié) 假托大眾之口的文學虛擬——“革命文學”對工農(nóng)的描塑
第二節(jié) 融入并逸出——個人/集體關(guān)系考辯
第三節(jié) “革文學的命”?!——“革命文學”藝術(shù)得失論
第四章 理論資源與創(chuàng)作實績
第一節(jié) “革命文學’與蘇聯(lián)、日本的文學理論
第二節(jié) 個案實績考察——比較《田野的風》與《毀滅》、《鐵流》
第五章 “革命文學”所提示的理論問題
第一節(jié) 文學與政治
第二節(jié) 同人團體與宗派主義
附錄
參考書目
本文編號:35072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50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