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突圍與文學史整合——黃萬華先生的跨界學術之旅
發(fā)布時間:2021-11-01 08:58
黃萬華先生致力于探析20世紀漢語文學"多源多流的豐富歷史褶皺",以穿越百年歷史的時間縱深、橫越中外的世界性視野、貫通現(xiàn)當代的創(chuàng)新勇氣、跨越語圖媒介的多元視角,在宏通的整體視野中將現(xiàn)代和當代、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及海外華文文學融為一體,并在一種"互為參照"的方式和態(tài)度下,著力構建一部厚重多元、脈絡清晰、史料翔實和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中華民族新文學史,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的書寫提供了新的向度和路徑。
【文章來源】:晉陽學刊. 2020,(06)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跨時空:戰(zhàn)爭與文學史階段劃分
二、跨文化:“五四”新文學傳統(tǒng)與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三、跨媒介:語圖關系和文學史的建構
四、突圍、跨界與整合:重構文學史的策略和雄心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本·情感結構·跨媒介——關于《我在哪兒錯過了你》一書的對話[J]. 吳曉東,毛尖,賀桂梅,姜濤,洪子誠. 文藝爭鳴. 2020(02)
[2]越界與整合——黃萬華教授訪談錄[J]. 黃一,黃萬華.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2019(01)
[3]“出走”與“走出”:百年海外華文文學的歷史進程[J]. 黃萬華.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4]先鋒派文學作品封面圖像的“語圖互文”現(xiàn)象[J]. 邱丹,吳玉杰.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4)
[5]簡評黃萬華《百年香港文學史》[J]. 李鈞. 華文文學. 2018(03)
[6]分割中的流動: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歷史總體性——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之交漢語文學的再審視[J]. 黃萬華.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03)
[7]文圖:文學史敘述的新途徑——以戰(zhàn)后至1970年代的臺灣、香港文學為例[J]. 黃一,黃萬華.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10)
[8]評黃萬華著《多源多流:雙甲子臺灣文學(史)》[J]. 張軍.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6(06)
[9]不忘初心,時刻回望——評黃萬華《越界與整合——黃萬華選集》[J]. 藍陳平.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2015(04)
[10]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抗戰(zhàn)文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 周曉風,凌孟華.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5)
本文編號:3469888
【文章來源】:晉陽學刊. 2020,(06)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跨時空:戰(zhàn)爭與文學史階段劃分
二、跨文化:“五四”新文學傳統(tǒng)與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三、跨媒介:語圖關系和文學史的建構
四、突圍、跨界與整合:重構文學史的策略和雄心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本·情感結構·跨媒介——關于《我在哪兒錯過了你》一書的對話[J]. 吳曉東,毛尖,賀桂梅,姜濤,洪子誠. 文藝爭鳴. 2020(02)
[2]越界與整合——黃萬華教授訪談錄[J]. 黃一,黃萬華.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2019(01)
[3]“出走”與“走出”:百年海外華文文學的歷史進程[J]. 黃萬華.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4]先鋒派文學作品封面圖像的“語圖互文”現(xiàn)象[J]. 邱丹,吳玉杰.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4)
[5]簡評黃萬華《百年香港文學史》[J]. 李鈞. 華文文學. 2018(03)
[6]分割中的流動: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歷史總體性——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之交漢語文學的再審視[J]. 黃萬華.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03)
[7]文圖:文學史敘述的新途徑——以戰(zhàn)后至1970年代的臺灣、香港文學為例[J]. 黃一,黃萬華.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10)
[8]評黃萬華著《多源多流:雙甲子臺灣文學(史)》[J]. 張軍.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6(06)
[9]不忘初心,時刻回望——評黃萬華《越界與整合——黃萬華選集》[J]. 藍陳平.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2015(04)
[10]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抗戰(zhàn)文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 周曉風,凌孟華.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5)
本文編號:34698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469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