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運動”中的臺灣話文論爭——1930年代臺灣文學的語言問題與“民族形式”之難
發(fā)布時間:2021-10-14 10:55
1930年代的鄉(xiāng)土文學/臺灣話文論爭,一方面是"五四"新文學進入臺灣以后所引起的自發(fā)和自律的"文學革命"與"國語運動"的深入和延續(xù);另一方面是對抗日本殖民者強制普及的"國語"(日語)教育進程中愈發(fā)深重的"漢文危機"而產(chǎn)生的漢語文改造與保存的實踐運動。本文試圖以東亞的"國語運動"為背景、以"民族形式"為理論入口,將這場論爭的復(fù)雜面向,還原到當時的殖民統(tǒng)治、無產(chǎn)階級世界革命以及民族解放運動的歷史語境下,發(fā)掘論爭中有關(guān)地方語言和文學形式問題所指向的民族/國家身份認同的分裂與想象性彌合。
【文章來源】: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4 頁
【文章目錄】:
一誰的“地方”,哪種“國語”?
二“文盲地獄”的唯一血路:危機中的“民族形式”理想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民族形式”問題與中國當代文學史(1940-70年代)的理論重構(gòu)[J]. 賀桂梅.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9(01)
[2]“言文一致”與共同體想象——試論1930年代臺灣話文論爭[J]. 孫大坤.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9(01)
[3]解放漢語:白話文引發(fā)的語文論爭與漢字拼音化運動論證策略的調(diào)整[J]. 王東杰.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4)
[4]兩種理想的困境——析臺灣話文論爭兼及大陸國語運動[J]. 計璧瑞. 中國現(xiàn)代文學論叢. 2007(02)
本文編號:3436020
【文章來源】: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4 頁
【文章目錄】:
一誰的“地方”,哪種“國語”?
二“文盲地獄”的唯一血路:危機中的“民族形式”理想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民族形式”問題與中國當代文學史(1940-70年代)的理論重構(gòu)[J]. 賀桂梅.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9(01)
[2]“言文一致”與共同體想象——試論1930年代臺灣話文論爭[J]. 孫大坤.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9(01)
[3]解放漢語:白話文引發(fā)的語文論爭與漢字拼音化運動論證策略的調(diào)整[J]. 王東杰.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4)
[4]兩種理想的困境——析臺灣話文論爭兼及大陸國語運動[J]. 計璧瑞. 中國現(xiàn)代文學論叢. 2007(02)
本文編號:34360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43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