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意識與文學(xué)翻譯——張愛玲翻譯個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26 12:18
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zhuǎn)換,更是一種涉及意義創(chuàng)造的重寫活動。在這個重寫活動中,決定因素包括譯者的意識形態(tài)、文化背景以及性別身份等。其中,譯者的性別身份不可忽視。因為,譯者在解讀、翻譯原文時,其性別意識會介入其中。很多情況下,當(dāng)譯者的性別意識與原文吻合時,譯者會通過翻譯"維持并促進(原文)性別建構(gòu)"(西蒙2001:310),當(dāng)譯者的性別意識與原作沖突時,譯者會對原作進行性別重寫。張愛玲強調(diào)女性意識、追求兩性平等。作為對性別有深刻思考的作家和譯者,張愛玲的世界是女性的世界,她的創(chuàng)作、翻譯均帶有明確而強烈的性別意識,其獨特的女性話語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那么,張愛玲的性別意識在翻譯中如何體現(xiàn)?在翻譯具有男性話語色彩的文本時,她如何對原作進行性別重構(gòu)?在翻譯自己具有女性主義色彩的作品時,她又是如何促進原作的性別建構(gòu)?張愛玲強烈的性別意識表現(xiàn)在她的譯作中。從解讀文本、詞匯選擇、撰寫譯序、改寫原文情節(jié)等方面,張愛玲表達了對原文中男性中心主義和忽視女性的反抗,從而使譯者的身影在譯文中得到充分的顯現(xiàn)。張愛玲的翻譯實踐反映了譯者的性別意識對其翻譯的重要影響。
【文章來源】: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11次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2014年英漢語比較與翻譯研究國際研討會摘要集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會議論文集
【文章頁數(shù)】:2 頁
本文編號:3364230
【文章來源】: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11次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2014年英漢語比較與翻譯研究國際研討會摘要集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會議論文集
【文章頁數(shù)】:2 頁
本文編號:33642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36423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