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人文主義話語及其敘事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1-08-05 21:39
作為一個在中國當代文壇上不斷被討論并闡釋的概念和主題,“人文主義”一直引起很大的爭議。中國當代文壇人文主義的發(fā)生伴隨著中國現(xiàn)代化過程對人的各種想象,不管是人性,還是個人自由以及人的文化性,都一直延續(xù)著五四以來人文主義的對人的想象。如何重新調整個人與國家以及文化的基本關系架構,人文主義作為一個特定的理論視域逐漸在影響著研究者的思維定勢,本人選擇中國當代人文主義的話語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即在于此。對于中國當代文壇人文主義表現(xiàn)出的歧義叢生的概念和主題,本人作了梳理后認為,中國當代人文主義話語構成上表現(xiàn)出三種明顯的傾向,即馬克思主義人文主義、自由主義人文主義、保守主義人文主義。隨著中國社會受西方現(xiàn)代性的深刻影響,現(xiàn)代化過程中表現(xiàn)出諸多的弊端,三種人文主義話語都試圖提出解決現(xiàn)代性問題的方法。三種人文主義話語類型的敘事重點各有不同,它們多元互補地創(chuàng)造了中國當代人文主義話語的敘事策略。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論 當代人文主義發(fā)生及研究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人文主義關鍵詞
第一節(jié) 人性
第二節(jié) 科學人文
第三節(jié) 以人為本
第二章 自由主義人文主義關鍵詞
第一節(jié) 個人自由
第二節(jié) 世俗化
第三節(jié) 普世性價值
第三章 保守主義人文主義關鍵詞
第一節(jié) 文化
第二節(jié) 宗教
第三節(jié) 道德
結論 人文主義話語的敘事策略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
后記
詳細摘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化、媒體與人文——文藝學范式轉型的三個方向[J]. 李勇. 文藝爭鳴. 2006(06)
[2]文化自覺:大學本科教育理念與經典閱讀課程[J]. 舒煒. 讀書. 2006(04)
[3]大學通識教育的兩個中心環(huán)節(jié)[J]. 甘陽. 讀書. 2006(04)
[4]范式革命:馬克思人學走向科學的關鍵——從抽象人學到現(xiàn)實人學的范式轉換[J]. 陳曙光.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06(02)
[5]正視中國文學理論的危機[J]. 錢中文. 社會科學. 2006(01)
[6]“美學熱”與后文革意識形態(tài)重建——中國當代思想史的一頁[J]. 尤西林.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1)
[7]“人文”的科學性與現(xiàn)代性[J]. 尤西林.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5)
[8]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及其現(xiàn)代意義[J]. 曹金祥. 理論月刊. 2003(12)
[9]論世紀之交文學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存在的幾個悖論[J]. 吳秀明.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3)
[10]從啟蒙到分化──當代人文活動的意義及新時期文學人文精神的走向[J]. 周博. 麗水師范?茖W校學報. 2000(01)
本文編號:3324504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論 當代人文主義發(fā)生及研究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人文主義關鍵詞
第一節(jié) 人性
第二節(jié) 科學人文
第三節(jié) 以人為本
第二章 自由主義人文主義關鍵詞
第一節(jié) 個人自由
第二節(jié) 世俗化
第三節(jié) 普世性價值
第三章 保守主義人文主義關鍵詞
第一節(jié) 文化
第二節(jié) 宗教
第三節(jié) 道德
結論 人文主義話語的敘事策略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
后記
詳細摘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化、媒體與人文——文藝學范式轉型的三個方向[J]. 李勇. 文藝爭鳴. 2006(06)
[2]文化自覺:大學本科教育理念與經典閱讀課程[J]. 舒煒. 讀書. 2006(04)
[3]大學通識教育的兩個中心環(huán)節(jié)[J]. 甘陽. 讀書. 2006(04)
[4]范式革命:馬克思人學走向科學的關鍵——從抽象人學到現(xiàn)實人學的范式轉換[J]. 陳曙光.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06(02)
[5]正視中國文學理論的危機[J]. 錢中文. 社會科學. 2006(01)
[6]“美學熱”與后文革意識形態(tài)重建——中國當代思想史的一頁[J]. 尤西林.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1)
[7]“人文”的科學性與現(xiàn)代性[J]. 尤西林.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5)
[8]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及其現(xiàn)代意義[J]. 曹金祥. 理論月刊. 2003(12)
[9]論世紀之交文學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存在的幾個悖論[J]. 吳秀明.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3)
[10]從啟蒙到分化──當代人文活動的意義及新時期文學人文精神的走向[J]. 周博. 麗水師范?茖W校學報. 2000(01)
本文編號:33245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32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