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中的“旁觀者”與“掌舵人”——卡夫卡和德國當代作家諾拉·龔姆林格作品中的“荒誕性”比較
發(fā)布時間:2021-07-14 12:35
表現(xiàn)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大師卡夫卡所代表的"荒誕性"是通過具象的寫作手法表現(xi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方社會虛無幻滅、情志渙散的生存處境的。2015年德語文學領(lǐng)域最重要的文學獎之一的英格博格·巴赫曼文學獎獲得者德國80后作家諾拉·龔姆林格(Nora Gomringer)的多部作品也出現(xiàn)了"荒誕"特征,與卡夫卡的創(chuàng)作手法不謀而合。"荒誕性"成為不同年代的兩位作家的共性。雖然兩位作家都以"荒誕性"來表現(xiàn)迷茫,但卡夫卡以旁觀者的態(tài)度對待迷茫,而諾拉·龔姆林格則展現(xiàn)出掌控自我命運的強者形象。究其原因,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成長環(huán)境和家庭氛圍等因素影響了他們對世界、人生和社會的看法。
【文章來源】: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20,40(01)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荒誕性”的相似
二、“荒誕性”的不同
三、作品是不同時空下作家的自我投影
本文編號:3284158
【文章來源】: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20,40(01)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荒誕性”的相似
二、“荒誕性”的不同
三、作品是不同時空下作家的自我投影
本文編號:32841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28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