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語境下日韓兩國援華的詩意表達
發(fā)布時間:2021-07-11 10:01
日韓兩國在新冠肺炎這一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與中國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援華物資包裝箱上配以詩意表達,傳遞了與中國患難與共的深情厚誼,集中體現(xiàn)在:憶往昔,山川風月、跨越時空的守望;念當下,與子同裳、風雨同舟的立場;展未來,肝膽相照、共盼春來的向往。在與中國歷史淵源的深厚性、社會制度文化的相似性、漢文學的傳承性、審美意識與境界的差異性中,其詩意表達的生成與傳播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對文明互鑒與民心相通、全球化背景下的詩意共榮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文章來源】:漢字文化. 2020,(04)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新冠肺炎語境下的詩語書寫
(一)憶往昔,山川風月、跨越時空的守望。
(二)念當下,與子同裳、風雨同舟的立場。
(三)展未來,肝膽相照、共盼春來的向往。
二、歷史、社會與文化影響下的詩語成因
(一)歷史淵源的深厚性
(二)社會制度及社會心理的相似性
(三)漢字及漢文學的傳承性
(四)審美意識與境界的差異性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共贏與詩意共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朝鮮文學對武陵桃源的靜穆追尋——以“海左七賢”之李仁老漢詩《游智異山》為例[J]. 閆鈺卓. 韓國語教學與研究. 2018(03)
本文編號:3277874
【文章來源】:漢字文化. 2020,(04)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新冠肺炎語境下的詩語書寫
(一)憶往昔,山川風月、跨越時空的守望。
(二)念當下,與子同裳、風雨同舟的立場。
(三)展未來,肝膽相照、共盼春來的向往。
二、歷史、社會與文化影響下的詩語成因
(一)歷史淵源的深厚性
(二)社會制度及社會心理的相似性
(三)漢字及漢文學的傳承性
(四)審美意識與境界的差異性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共贏與詩意共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朝鮮文學對武陵桃源的靜穆追尋——以“海左七賢”之李仁老漢詩《游智異山》為例[J]. 閆鈺卓. 韓國語教學與研究. 2018(03)
本文編號:32778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277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