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市文學論
發(fā)布時間:2021-06-17 22:03
進入九十年代以來,都市文化逐漸成為當下多元文化的軸心。在市場經(jīng)濟的驅(qū)動下,催生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都市,合著時代的節(jié)拍,一種以“都市”作為小說主人公,在內(nèi)容與表述上都有異于傳統(tǒng)的新都市文學出現(xiàn)了。 新都市文學作家伴隨著城市一起成長,他們把寫作指向欲望、性愛與暴力等內(nèi)容。新都市文學作家在作品中寫出了欲望的追逐、欲望的滿足等的現(xiàn)實,他們依賴自己敏銳的感受力,掌握了都市的生存法則,把敘述的重點和興趣放在了那些赤裸裸的生活欲望上。新都市文學作家力圖消解既存的一切,反對道貌岸然地說教,以一種游戲的對待人生。無論是小說的形式,還是小說中人物的短期行為,都在追求一種游戲的效果。 新都市文學中的人物類型大多是“儒商”、“都市白領(lǐng)”、城市浪人和城市異化者等,他們以不同以往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與傳統(tǒng)人物之間劃出了一道鴻溝,成為都市里的新型人物,這些個性并不鮮明的人物經(jīng)過類屬的處理后,抹上了濃厚的文化內(nèi)涵。 新都市文學主題是人在物質(zhì)的作用下迷失了自己,陷入了恐怖與絕境當中,表現(xiàn)的是人的“異化”主題:在物質(zhì)的不斷增長中,人們感受到了另一種痛苦,物質(zhì)作為唯一被崇拜的宗教,人在物質(zhì)的引...
【文章來源】:西南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3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現(xiàn)代都市文化的符碼──欲望化景觀
1、欲望的舞蹈
2、哭泣游戲──現(xiàn)代都市的情愛觀
二、城市面具──新都市文學的人物類型
1、擺脫精英的束縛──何頓筆下的“儒商”
2、中國的中產(chǎn)階層──張欣筆下的“都市白領(lǐng)”
3、都市漂泊者──城市浪人
4、城市異化者
三、關(guān)于新都市文學的幾個意像
1、“在路上”或“無家可歸”
2、出走或迷離
3、尋找
四、雅俗互滲的文化美學品位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愛人的房間[J]. 衛(wèi)慧. 上海文學. 1998(06)
[2]亂[J]. 周潔茹. 上海文學. 1998(06)
[3]欲望化形式中的精神深度——論何頓的小說創(chuàng)作[J]. 黃偉林. 南方文壇. 1998(02)
[4]繾綣與決絕——何頓小說論[J]. 洪治綱. 南方文壇. 1998(02)
[5]天使的潔白[J]. 邱華棟. 時代文學. 1998(01)
[6]我們干點什么吧[J]. 周潔茹. 人民文學. 1998(01)
[7]論邱華棟小說的都市意識[J]. 平慧源.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05)
[8]一種嚴肅守望著理想——邱華棟訪談錄[J]. 張東. 南方文壇. 1997(04)
[9]世俗欲望的掙扎與迷失──再讀何頓[J]. 洪治綱. 當代作家評論. 1996(06)
[10]民間社會和文化問題[J]. 徐友漁. 上海文學. 1996(10)
本文編號:3236004
【文章來源】:西南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3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現(xiàn)代都市文化的符碼──欲望化景觀
1、欲望的舞蹈
2、哭泣游戲──現(xiàn)代都市的情愛觀
二、城市面具──新都市文學的人物類型
1、擺脫精英的束縛──何頓筆下的“儒商”
2、中國的中產(chǎn)階層──張欣筆下的“都市白領(lǐng)”
3、都市漂泊者──城市浪人
4、城市異化者
三、關(guān)于新都市文學的幾個意像
1、“在路上”或“無家可歸”
2、出走或迷離
3、尋找
四、雅俗互滲的文化美學品位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愛人的房間[J]. 衛(wèi)慧. 上海文學. 1998(06)
[2]亂[J]. 周潔茹. 上海文學. 1998(06)
[3]欲望化形式中的精神深度——論何頓的小說創(chuàng)作[J]. 黃偉林. 南方文壇. 1998(02)
[4]繾綣與決絕——何頓小說論[J]. 洪治綱. 南方文壇. 1998(02)
[5]天使的潔白[J]. 邱華棟. 時代文學. 1998(01)
[6]我們干點什么吧[J]. 周潔茹. 人民文學. 1998(01)
[7]論邱華棟小說的都市意識[J]. 平慧源.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05)
[8]一種嚴肅守望著理想——邱華棟訪談錄[J]. 張東. 南方文壇. 1997(04)
[9]世俗欲望的掙扎與迷失──再讀何頓[J]. 洪治綱. 當代作家評論. 1996(06)
[10]民間社會和文化問題[J]. 徐友漁. 上海文學. 1996(10)
本文編號:3236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23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