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北平小報與故都革命文藝青年 ——以《覺今日報·文藝地帶》為線索的歷史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1-06-12 22:26
  本文研究革命文藝青年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北平(北京)的文學生活。具體來講即是,論文以故都革命文藝青年賴以生存的北平小報、會館以及中學校園等作為觀測點,對這一群體的群類構成、生存空間及其文學生活,以及左翼文學在北平的展開做了比較具體深入的考察。選擇這一論題的動因有二:換一個空間考察三十年代興起的左翼文學運動;以“京派”之外的另一個角度審視三十年代的北平文壇。關于三十年代的文學史,通常的研究思路是采取“雙城記”式的分類,以北京和上海這兩座城市為大本營,分別敘述上海文壇的左翼、現(xiàn)代派和海派三個作家群以及由此產生的文學現(xiàn)象,而北平文壇受人關注的則是“京派”文人群體。本文借助對革命文藝青年的歷史考察,將左翼革命文學與北平這座城市聯(lián)系起來,旨在突破上述研究思路與模式,補充并豐富關于左翼文學、北平文壇的文學史想象。對故都革命文藝青年的歷史考察,本文圍繞其群體構成以及他們活動的城市空間而展開。城市空間在本文既指會館、中學、公寓、圖書館等文藝青年棲身和進行文學活動的物質空間,亦指報刊等出版物構成的他們在這座城市的精神空間,小報即是作為革命文藝青年在北平的重要精神空間而進入我們的考察視野。小報這一報類歷來... 

【文章來源】:北京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論:上海與北平:革命文學的不同城市“遭遇”
    1、選題初衷與研究指向
    2、文學史建構中的北平、上海與小報
    3、“京派”研究的合理與偏執(zhí)
    4、“革命文學”在北平
    5、以小報為線索的歷史考察
第一章 北平小報文藝副刊:故都革命文藝青年“自己的園地”
    一、小報與“大眾化”運動中的小報
        1、惡名之下的小報與上海小報
        2、小報之聲名鵲起與“大眾化”運動
        3、小報史上的“北報南仿”
    二、三十年代的北平小報
        1、北平小報的市場選擇與版面劃分
        2、北平小報文藝副刊與知識青年
    三、革命文藝青年與北平小報副刊
        1、小報副刊中革命文藝青年的聲音
        2、文壇格局與報紙文藝副刊——以《世界日報》之《明珠》《夜光》為例
        3、國民黨小報副刊中的革命文藝青年
        4、故都革命文學的歷史記憶
第二章 集納主義文藝副刊與革命文藝青年的文學選擇
    一、作為精神社區(qū)的小報文藝副刊
        1、集納主義文藝副刊與革命文藝青年
        2、文學理想與革命啟蒙
    二、不同文藝群體的“夢”及其文體選擇
        1、“一二·九”文藝青年的“街頭風景
        2、不同的“夢”
        3、不同的文體選擇
第三章 流浪青年與會館——故都革命文藝青年與城市空間考察之一
    一、左翼文學運動與滬平兩個城市的文學社團
        1、政治力量的介入與文學社團的聯(lián)盟
        2、北方左聯(lián)與左翼社團
        3、文學社團與城市空間
    二、“泡沫社”與流浪青年
        1、職業(yè)革命者與文藝青年:谷峰、牧風與碧野
        2、另一群“文化候鳥”:聚集北平的流浪青年
    三、會館與故都革命文學的興起
        1、會館:城市空間與文化符碼
        2、會館文學生活
        3、會館人際網絡與革命故事書寫
第四章 中學與中學生文藝——故都革命文藝青年與城市空間考察之二
    一、“泡沫社”成員名錄與中學生問題的提出
        1、回憶錄中的“泡沫社”成員名錄
        2、歷史現(xiàn)場中的“泡沫社”成員名錄
    二、作為文藝群體的中學生
        1、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學與中學生
        2、中學生:政治群體與文藝群體
        3、“中學生文藝論戰(zhàn)”
    三、《文藝地帶》與“泡沫社”的緣起
        1、結社與辦刊:學生團體及其精神空間
        2、教育體制與國文教師
        3、校刊與學生自治會——以育英和大同兩所中學為中心
結語:沒有講完的故事
附錄:師陀與京派文學及北方左翼文化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開放“本體”與研究視野的重構——以“《星期評論》之群”為討論個案[J]. 姜濤.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4)
[2]論20世紀20年代革命文學的醞釀[J]. 陳紅旗.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08(03)
[3]從會館到公寓:空間轉移中的文學認同——沈從文早年經歷的社會學再考察[J]. 姜濤.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08(03)
[4]上海文化視野中的左翼文化[J]. 梁偉峰.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07(03)
[5]“公寓空間”與沈從文早期作品的經驗結構[J]. 姜濤.  中文自學指導. 2007(02)
[6]論東京左聯(lián)重建后旅日中國留學生的文學藝術活動[J]. 小谷一郎.  華文文學. 2006(01)
[7]迥然相異的面目:京海格局中的北京(平)小報[J]. 李楠.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05(06)
[8]漢奸報人管翼賢的人生悲劇[J]. 楊建宇.  青年記者. 2005(07)
[9]海派文學與現(xiàn)代媒體:先鋒雜志、通俗畫刊及小報[J]. 吳福輝.  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 2005(03)
[10]不能忘記的新啟蒙[J]. 李慎之.  炎黃春秋. 2003(03)

博士論文
[1]大學視野中的新文學[D]. 季劍青.北京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264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2264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39b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