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中的孔子言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06 23:05
《左傳》中共有34條孔子言語?鬃踊蜃鳛榕杂^者發(fā)表意見,或作為歷史人物就事論事,或引經(jīng)據(jù)典,或推測預(yù)言,基本體現(xiàn)了尊崇君王、維護周禮、崇尚仁義忠信智、重視民生等思想。與《論語》相比,在思想上,體現(xiàn)出治民寬猛相濟、尚實用功利與治民以德、尚德義輕功利的思想差異;在人物形象上,也可以與《論語》中的孔子相互補充,讓我們了解一個更為全面的孔子。另外,從《左傳》中孔子的言語所涉及的人和事來看,也能看出孔子與《左傳》的作者以及同時代的人在道德精神、歷史觀等方面的共同性,如他們把道德看成是國家興衰的保證、人事成敗的關(guān)鍵、自身行為的準(zhǔn)則、實現(xiàn)個體價值途徑的時代道德精神以及時人對道德本體地位的認知,這同時也表現(xiàn)了《左傳》作者的道德史觀。
【文章來源】:首都師范大學(xué)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緒論
一、國內(nèi)外該領(lǐng)域的研究狀況
二、以往研究中的不足
三、選題的意義和研究思路
上篇 《左傳》中的孔子言語與孔子
第一章 《左傳》中孔子言語的存在形式和評價模式
第一節(jié) 《左傳》中孔子言語的存在形式
第二節(jié) 《左傳》中孔子言語的評價模式
第二章 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的基本思想
第一節(jié) 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的“禮制”
第二節(jié) 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對仁、義、忠、智、信等道德范疇的崇尚
第三節(jié) 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的尊君、愛民、贊賞君子風(fēng)范
第三章 《左傳》與《論語》所展示的孔子形象及其刻畫手法的異同
第一節(jié) 《左傳》與《論語》中孔子形象的相似點
第二節(jié) 《左傳》與《論語》中孔子形象的不同點
第三節(jié) 《左傳》與《論語》孔子形象刻畫手法的相似點
第四節(jié) 《左傳》與《論語》孔子形象刻畫手法的不同點
第四章 《左傳》中孔子言語與《論語》的區(qū)別
第一節(jié) 兩書中記錄的孔子言語的區(qū)別
第二節(jié) 兩書中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的思想差異
第三節(jié)《左傳》中孔子言語的意義
下篇 《左傳》中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的春秋時期的道德精神、作者的歷史觀
第五章 《左傳》中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的春秋時期的道德精神
第一節(jié) 春秋時期“禮”、“德”的各自內(nèi)涵及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春秋時期對“道德”本體地位的認知和崇尚
第三節(jié) 孔子言語中所看出的時人對道德的認識
第六章 從《左傳》作者引用孔子言語的目的看《左傳》的歷史觀
第一節(jié) 《左傳》作者引用孔子言論的目的
第二節(jié) 《左傳》作者歷史觀的表現(xiàn)
第三節(jié) 從孔子對趙盾弒君、晉鑄刑鼎的評價看《左傳》作者的歷史觀
結(jié)論
附錄一: 《左傳》中的孔子言語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目和論文
后記
本文編號:3172776
【文章來源】:首都師范大學(xué)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緒論
一、國內(nèi)外該領(lǐng)域的研究狀況
二、以往研究中的不足
三、選題的意義和研究思路
上篇 《左傳》中的孔子言語與孔子
第一章 《左傳》中孔子言語的存在形式和評價模式
第一節(jié) 《左傳》中孔子言語的存在形式
第二節(jié) 《左傳》中孔子言語的評價模式
第二章 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的基本思想
第一節(jié) 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的“禮制”
第二節(jié) 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對仁、義、忠、智、信等道德范疇的崇尚
第三節(jié) 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的尊君、愛民、贊賞君子風(fēng)范
第三章 《左傳》與《論語》所展示的孔子形象及其刻畫手法的異同
第一節(jié) 《左傳》與《論語》中孔子形象的相似點
第二節(jié) 《左傳》與《論語》中孔子形象的不同點
第三節(jié) 《左傳》與《論語》孔子形象刻畫手法的相似點
第四節(jié) 《左傳》與《論語》孔子形象刻畫手法的不同點
第四章 《左傳》中孔子言語與《論語》的區(qū)別
第一節(jié) 兩書中記錄的孔子言語的區(qū)別
第二節(jié) 兩書中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的思想差異
第三節(jié)《左傳》中孔子言語的意義
下篇 《左傳》中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的春秋時期的道德精神、作者的歷史觀
第五章 《左傳》中孔子言語體現(xiàn)出的春秋時期的道德精神
第一節(jié) 春秋時期“禮”、“德”的各自內(nèi)涵及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春秋時期對“道德”本體地位的認知和崇尚
第三節(jié) 孔子言語中所看出的時人對道德的認識
第六章 從《左傳》作者引用孔子言語的目的看《左傳》的歷史觀
第一節(jié) 《左傳》作者引用孔子言論的目的
第二節(jié) 《左傳》作者歷史觀的表現(xiàn)
第三節(jié) 從孔子對趙盾弒君、晉鑄刑鼎的評價看《左傳》作者的歷史觀
結(jié)論
附錄一: 《左傳》中的孔子言語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目和論文
后記
本文編號:31727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1727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