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承訓及《復初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7 23:42
全文由五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從史料入手,介紹方承訓的家世、生平、交游和《復初集》的基本內容。第二部分根據《復初集》中所記載的徽商傳記材料,以方氏家族為例,對徽商家族史做個案研究,以此來揭示徽商出賈的原因、經商模式及其成功的因素。第三、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重在研究《復初集》的文學價值。 方承訓的文學觀點和文學創(chuàng)作總的來說是復古的。他的文學理論主要見于卷首的《原初漫談》及相關的篇章。而從方承訓的詩文創(chuàng)作來看,大部分也是拘泥于復古思潮所作的平庸之作。但是,從地域文化的角度來考察,方承訓的詩文別有風味。首先,方承訓有很多反映徽州地域風光的作品;其次,他的作品中表現了徽州的民俗風情;尤為獨特的是,方承訓出身商賈家庭,本人也有經商經歷,他在創(chuàng)作時自覺不自覺的采用了商人視角,成為新的經濟因素在意識形態(tài)中的代言人。 論文主要是圍繞方承訓及《復初集》做一個案研究。而實際上,明代中后期以來,隨著文化的下移,文學逐漸出現了一股民間化的走向。除了士大夫文人提出向民間學習的口號并努力實踐之外,大量的民間文人參與文學創(chuàng)作,全方位的介紹文化意義和生存意義上的民眾,從而留下了一個真實的文化時空。而這...
【文章來源】:安徽大學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節(jié) 方承訓的家世、生平及《復初集》的基本內容
一 家世
二 生平
三 交游
四 《復初集》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jié) 徽商家族史--《復初集》的史料價值
一 方氏家族的出賈史及徽商出賈原因
二 方氏家族商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以及徽商成功模式
三 徽商心理
四 徽州婦女參與商業(yè)的行為
第三節(jié) 追慕李何--方承訓的文學觀
一 方承訓的復古文學理論
二 《古歌》中表露的文學思想
三 余論
第四節(jié) 別有洞天--《復初集》的文學價值
一 整體評價
二 商旅生活
三 地域風光
四 民俗風情
第五節(jié) 從方承訓看明代文學的民間化走向
一 明代文學民間化走向的原因
二 明代文學民間化走向的表現
三 明代文學民間化走向的意義和價值
結語
參考書目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晚明士人生計與士風[J]. 劉曉東. 東北師大學報. 2001(01)
[2]儒家傳統(tǒng)文化與徽州商人[J]. 葉顯恩. 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04)
[3]明清時代徽州真應廟之統(tǒng)宗祠轉化與宗族組織──以歙縣柳山方氏為中心[J]. 中國史研究. 1998(03)
[4]明詩正變論:有關衍展進程的描述及文化特質之剖析[J]. 喬力. 東岳論叢. 1998(03)
[5]從柳山方氏看明代徽州宗族組織的擴大[J]. 樸元怠. 歷史研究. 1997(01)
[6]晚明文學與五四文學的時差與異質[J]. 張福貴,劉中樹. 中國社會科學. 1996(06)
[7]重估明代詩歌的價值[J]. 羊春秋. 中國韻文學刊. 1994(02)
[8]晚明文士與市民階層[J]. 夏咸淳. 文學遺產. 1994(02)
[9]明清徽商的藏書與刻書[J]. 劉尚恒. 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0(01)
[10]從明人對杜甫的評價看明代詩學的風尚[J]. 劉明今. 文學遺產. 1987(06)
本文編號:3144360
【文章來源】:安徽大學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節(jié) 方承訓的家世、生平及《復初集》的基本內容
一 家世
二 生平
三 交游
四 《復初集》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jié) 徽商家族史--《復初集》的史料價值
一 方氏家族的出賈史及徽商出賈原因
二 方氏家族商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以及徽商成功模式
三 徽商心理
四 徽州婦女參與商業(yè)的行為
第三節(jié) 追慕李何--方承訓的文學觀
一 方承訓的復古文學理論
二 《古歌》中表露的文學思想
三 余論
第四節(jié) 別有洞天--《復初集》的文學價值
一 整體評價
二 商旅生活
三 地域風光
四 民俗風情
第五節(jié) 從方承訓看明代文學的民間化走向
一 明代文學民間化走向的原因
二 明代文學民間化走向的表現
三 明代文學民間化走向的意義和價值
結語
參考書目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晚明士人生計與士風[J]. 劉曉東. 東北師大學報. 2001(01)
[2]儒家傳統(tǒng)文化與徽州商人[J]. 葉顯恩. 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04)
[3]明清時代徽州真應廟之統(tǒng)宗祠轉化與宗族組織──以歙縣柳山方氏為中心[J]. 中國史研究. 1998(03)
[4]明詩正變論:有關衍展進程的描述及文化特質之剖析[J]. 喬力. 東岳論叢. 1998(03)
[5]從柳山方氏看明代徽州宗族組織的擴大[J]. 樸元怠. 歷史研究. 1997(01)
[6]晚明文學與五四文學的時差與異質[J]. 張福貴,劉中樹. 中國社會科學. 1996(06)
[7]重估明代詩歌的價值[J]. 羊春秋. 中國韻文學刊. 1994(02)
[8]晚明文士與市民階層[J]. 夏咸淳. 文學遺產. 1994(02)
[9]明清徽商的藏書與刻書[J]. 劉尚恒. 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0(01)
[10]從明人對杜甫的評價看明代詩學的風尚[J]. 劉明今. 文學遺產. 1987(06)
本文編號:31443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14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