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時代文學的失望與希望 ——從《明道文藝》看新媒介時代的青年與文學
發(fā)布時間:2021-03-25 20:46
新媒介時代帶來的“影像世界”、“讀圖時代”打破了文學的語言束縛,呈現(xiàn)出一種向眾人開放的姿態(tài)。它更多地把文學間接式的想象變成直觀式的、即興式的形象表達。文學,特別是在青年中的文學閱讀與接受受到極大的沖擊。我國臺灣地區(qū)由于經(jīng)濟發(fā)展起步較早,文學期刊被全球化、市場化沖擊更早與更為嚴重。透視期刊在臺灣的發(fā)展能讓我們對建設新媒介時代的文藝期刊以重要啟示。我們通過對《明道文藝》進行個案剖析,從其理念和宗旨、編輯體例、文學活動,利用學生文學獎來引導文學手段等的考察,看到臺灣青年文藝如何在新媒介沖擊下堅守文學理想,堅持著對青年的引導,以向高雅文學看齊的心態(tài),拒絕被世俗所污染。從《明道文藝》的發(fā)展歷史與現(xiàn)狀,可以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如何對文學進行堅守與發(fā)展,給大陸日益窘迫的青年期刊以一定的啟示。因此,透過《明道文藝》的活動與發(fā)展策略,我們也許可以窺視青年文學如何在電信技術時代繼續(xù)生存發(fā)展的真相。
【文章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新媒介時代的文學與青年
一、文學的日益萎縮
二、青年與文學關系的憂慮與前途
三、臺灣的青年文藝期刊概況
第二章 《明道文藝》的編輯及宗旨
一、《明道文藝》的編輯、出版
二、《明道文藝》的辦刊宗旨
三、編輯、宗旨對青年和文學的影響
第三章 《明道文藝》編排體例及活動
一、《明道文藝》的編排體例
二、《明道文藝》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主體
三、《明道文藝》主導下的文藝活動
四、體例與活動對青年文學的引導作用
第四章 文學獎:實績與差距
一、《明道文藝》文學獎歷史起源
二、文學獎的運行機制
三、文學獎的評審機制
四、文學獎的"象征資本"與"經(jīng)濟資本"獎勵
五、文學獎:"象征資本"的轉換
六、文學獎與文學制度
結語
附錄《明道文藝》大事記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泛文學時代與文學的媒介化脈動[J]. 張邦衛(wèi). 廣西社會科學. 2006(09)
[2]優(yōu)美的漢語——二○○五年臺灣’學生文學獎’獲獎作品[J]. 陳憲仁. 中文自修(中學版). 2006(02)
[3]人物性格本原與社會本原的二重構——試析曹禺話劇《日出》中黃省三人物形象的塑造[J]. 駱正軍. 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4]失望中的希望——臺灣中學生的寫作現(xiàn)況[J]. 陳憲仁. 中文自修. 2005(01)
[5]文學的終結與文學性蔓延——兼談后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任務[J]. 余虹. 文藝研究. 2002(06)
[6]全球化時代文學研究還會繼續(xù)存在嗎?[J]. J·希利斯·米勒,國榮. 文學評論. 2001(01)
本文編號:3100301
【文章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新媒介時代的文學與青年
一、文學的日益萎縮
二、青年與文學關系的憂慮與前途
三、臺灣的青年文藝期刊概況
第二章 《明道文藝》的編輯及宗旨
一、《明道文藝》的編輯、出版
二、《明道文藝》的辦刊宗旨
三、編輯、宗旨對青年和文學的影響
第三章 《明道文藝》編排體例及活動
一、《明道文藝》的編排體例
二、《明道文藝》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主體
三、《明道文藝》主導下的文藝活動
四、體例與活動對青年文學的引導作用
第四章 文學獎:實績與差距
一、《明道文藝》文學獎歷史起源
二、文學獎的運行機制
三、文學獎的評審機制
四、文學獎的"象征資本"與"經(jīng)濟資本"獎勵
五、文學獎:"象征資本"的轉換
六、文學獎與文學制度
結語
附錄《明道文藝》大事記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泛文學時代與文學的媒介化脈動[J]. 張邦衛(wèi). 廣西社會科學. 2006(09)
[2]優(yōu)美的漢語——二○○五年臺灣’學生文學獎’獲獎作品[J]. 陳憲仁. 中文自修(中學版). 2006(02)
[3]人物性格本原與社會本原的二重構——試析曹禺話劇《日出》中黃省三人物形象的塑造[J]. 駱正軍. 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4]失望中的希望——臺灣中學生的寫作現(xiàn)況[J]. 陳憲仁. 中文自修. 2005(01)
[5]文學的終結與文學性蔓延——兼談后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任務[J]. 余虹. 文藝研究. 2002(06)
[6]全球化時代文學研究還會繼續(xù)存在嗎?[J]. J·希利斯·米勒,國榮. 文學評論. 2001(01)
本文編號:31003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10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