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學”構(gòu)建背景下的“中原作家群”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2 21:51
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提出建構(gòu)"中原學"體系。在這一涵蓋各個學科領域的地方性知識體系的建構(gòu)中,中原文學理應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原作家群"在作品中既傳承著中原文化精神,又書寫著現(xiàn)代中原獨特的氣質(zhì),他們激活了中原文脈,重塑了中原精神,創(chuàng)造性地譜寫了當代中原,進而影響著人們的思想。"中原作家群"繼承了中原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反映了當代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是中原最生動鮮活的名片,是建構(gòu)"思想河南"最活躍親切的因子。
【文章來源】: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8(04)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中原作家群”的發(fā)展脈絡
二、“中原作家群”:中原地域上古與今的融合
(一)“中原作家群”:中原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
(二)“中原作家群”:時代精神的重塑者
三、“中原作家群”的困境與突破
(一)“中原作家群”的困境
(二)“中原作家群”的突破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劉震云的寫作為何走進死胡同?[J]. 唐小林.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9(01)
[2]地方文學創(chuàng)作群體經(jīng)典化的路徑與語境——以新時期以來河南文學創(chuàng)作群體的命名為例[J]. 張翼.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2)
[3]打造“中原學”一流學科,奮力建設思想河南——從中原發(fā)展哲學的視角考察[J]. 李庚香. 河南社會科學. 2016(06)
[4]地域文化是“文學豫軍”創(chuàng)作的根脈和靈魂——“中原作家群”作品審美對象觀照[J]. 徐春浩.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4(03)
[5]中國新文學中的中原作家群[J]. 何弘. 小說評論. 2012(02)
[6]新世紀“文學豫軍”的創(chuàng)作困境與突破之途[J]. 張旭東. 當代文壇. 2008(05)
[7]文學豫軍論(續(xù))[J]. 孫蓀.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5)
[8]區(qū)域文化: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重要視角[J]. 嚴家炎. 中國文化研究. 1994(04)
[9]“地方色彩”管見——兼及河南作家作品的地方色彩[J]. 楊飏. 中州學刊. 1983(01)
本文編號:3031475
【文章來源】: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8(04)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中原作家群”的發(fā)展脈絡
二、“中原作家群”:中原地域上古與今的融合
(一)“中原作家群”:中原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
(二)“中原作家群”:時代精神的重塑者
三、“中原作家群”的困境與突破
(一)“中原作家群”的困境
(二)“中原作家群”的突破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劉震云的寫作為何走進死胡同?[J]. 唐小林.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9(01)
[2]地方文學創(chuàng)作群體經(jīng)典化的路徑與語境——以新時期以來河南文學創(chuàng)作群體的命名為例[J]. 張翼.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2)
[3]打造“中原學”一流學科,奮力建設思想河南——從中原發(fā)展哲學的視角考察[J]. 李庚香. 河南社會科學. 2016(06)
[4]地域文化是“文學豫軍”創(chuàng)作的根脈和靈魂——“中原作家群”作品審美對象觀照[J]. 徐春浩.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4(03)
[5]中國新文學中的中原作家群[J]. 何弘. 小說評論. 2012(02)
[6]新世紀“文學豫軍”的創(chuàng)作困境與突破之途[J]. 張旭東. 當代文壇. 2008(05)
[7]文學豫軍論(續(xù))[J]. 孫蓀.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5)
[8]區(qū)域文化: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重要視角[J]. 嚴家炎. 中國文化研究. 1994(04)
[9]“地方色彩”管見——兼及河南作家作品的地方色彩[J]. 楊飏. 中州學刊. 1983(01)
本文編號:30314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03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