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維摩詰文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4 22:04
本文以敦煌維摩詰文學為研究對象。全文由緒論、正文七章共八部分組成。 緒論介紹了選題的意義、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現狀。 第二章“敦煌遺書中保存的《維摩詰經》及相關文學作品”,作為全文的開頭,通過對敦煌現存維摩詰文獻的四種體裁的分析,指出經譯、注疏、講經文、唱詞等體裁在歷史上的次第出現,反映了維摩詰信仰漸趨通俗化的演進過程。 第三章“《維摩詰經》的翻譯與魏晉文化的變遷”,主要描述了佛經傳譯的背景,討論了自漢末至鳩摩羅什時代《維摩詰經》經歷的六次翻譯,論證了支謙本、竺叔蘭本及羅什譯本同中國上層士大夫文化的親和關系,并對《維摩詰經》盛行的原因要素作了分析,認為《維摩詰經》的人物原型、典故及譬喻均源自《般若經》。這兩部大乘佛經中的方便之法(指導修行和教化的策略)、語言藝術觀均對當時中國文人的立身行事及其詩文創(chuàng)作以巨大影響,謝靈運可為代表。 第四章“南北論講之風中的維摩詰”,通過對南朝齊梁時代南北文化交流的分析,指出在南北兩地的上流社會中,皆流行崇奉維摩,重視論講的風氣。顧愷之首創(chuàng)的維摩像,畫壇上大量流行的名士、名僧像,以及北魏龍門石窟的維摩造像,均為這種論辯風尚的產物。...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13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敦煌遺書中保存的《維摩詰經》及相關文學作品
一、 《維摩詰經》的譯本
二、 《維摩詰經》的注疏本
三、 《維摩詰經》的講經文
四、 《維摩詰經》的唱詞
第三章 《維摩詰經》的翻譯與魏晉文化的變遷
第一節(jié)、 《維摩詰經》的六次翻譯
一、 漢末的早期傳教者與嚴佛調《古維摩經》
二、 支謙譯本與魏晉文風
三、 《維摩詰經》與清談的結合
四、 羅什譯本的特徵
第二節(jié) 向秀《莊子注》與菩薩遠離法:文人《招隱詩》的變化
一、 向秀與《莊子注》
二、 《般若經》中的菩薩遠離法
三、 《維摩詰經》中的遠離法
四、 《維摩詰經》的材料來源
五、 菩薩遠離法對詩歌的影響
第三節(jié) 不二法門與言意之辯:晉宋之際的山水詩、繪畫
第四章 南北論講之風中的維摩詰
第一節(jié) 齊梁王室佛教中的維摩崇拜
第二節(jié) 北朝論講之風的復興與云岡龍門的維摩石刻
第三節(jié) 智顗《淨名疏》與敦煌壁畫的題材變化
第五章 維摩詰信仰在中土的民眾化過程
第一節(jié) 民間造經和寫經
第二節(jié) 金粟如來之名稱的流傳
一、 金粟如來名稱的最早記載
二、 金粟如來的名稱與原典注釋之差異
三、 維摩詰本地說的變化
四、 “金粟如來”名稱產生的背景
五、 唐人對“金粟如來” 的解讀
六、 維摩詰王氏說
第三節(jié) 化俗菩薩的顯跡:神僧志公和傅大士
第六章 《維摩詰經》的俗講底本與維摩詰經變
第一節(jié) 俗講底本
一、 寫本的撰寫年代
二、 當代名物、當代詩歌及民間俗曲
三、 藝術表現與宗教目的遠離
第二節(jié) 維摩變相
一、 維摩變相在唐代的繁榮
二、 敦煌維摩詰經變
第七章 講經文、變相出現的文化背景
一、 禪宗的興起
二、 釋子善文及其他
三、 佛音之變調
第八章 結論
徵引書目
本文編號:2936389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13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敦煌遺書中保存的《維摩詰經》及相關文學作品
一、 《維摩詰經》的譯本
二、 《維摩詰經》的注疏本
三、 《維摩詰經》的講經文
四、 《維摩詰經》的唱詞
第三章 《維摩詰經》的翻譯與魏晉文化的變遷
第一節(jié)、 《維摩詰經》的六次翻譯
一、 漢末的早期傳教者與嚴佛調《古維摩經》
二、 支謙譯本與魏晉文風
三、 《維摩詰經》與清談的結合
四、 羅什譯本的特徵
第二節(jié) 向秀《莊子注》與菩薩遠離法:文人《招隱詩》的變化
一、 向秀與《莊子注》
二、 《般若經》中的菩薩遠離法
三、 《維摩詰經》中的遠離法
四、 《維摩詰經》的材料來源
五、 菩薩遠離法對詩歌的影響
第三節(jié) 不二法門與言意之辯:晉宋之際的山水詩、繪畫
第四章 南北論講之風中的維摩詰
第一節(jié) 齊梁王室佛教中的維摩崇拜
第二節(jié) 北朝論講之風的復興與云岡龍門的維摩石刻
第三節(jié) 智顗《淨名疏》與敦煌壁畫的題材變化
第五章 維摩詰信仰在中土的民眾化過程
第一節(jié) 民間造經和寫經
第二節(jié) 金粟如來之名稱的流傳
一、 金粟如來名稱的最早記載
二、 金粟如來的名稱與原典注釋之差異
三、 維摩詰本地說的變化
四、 “金粟如來”名稱產生的背景
五、 唐人對“金粟如來” 的解讀
六、 維摩詰王氏說
第三節(jié) 化俗菩薩的顯跡:神僧志公和傅大士
第六章 《維摩詰經》的俗講底本與維摩詰經變
第一節(jié) 俗講底本
一、 寫本的撰寫年代
二、 當代名物、當代詩歌及民間俗曲
三、 藝術表現與宗教目的遠離
第二節(jié) 維摩變相
一、 維摩變相在唐代的繁榮
二、 敦煌維摩詰經變
第七章 講經文、變相出現的文化背景
一、 禪宗的興起
二、 釋子善文及其他
三、 佛音之變調
第八章 結論
徵引書目
本文編號:29363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93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