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發(fā)布時間:2020-09-30 21:31
本論文的研究內(nèi)容包括四個部分: 第一章,本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變文正名。也就是解決敦煌寫卷中哪些是變文,變文的本質(zhì)特征是什么的問題。筆者依據(jù)寫卷上原名標有“變”、“變文”及因緣類作品也稱“變”等特征來判斷,認為屬于“變文”的共有二十五篇:《漢將王陵變》、《舜子變》、《秋胡變文》、《前漢劉家太子傳》、《八相變》、《破魔變文》、《降魔變文》、《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頻婆娑羅王后宮彩女功德意供養(yǎng)塔生天因緣變》、《伍子胥變文》、《孟姜女變文》、《李陵變文》、《董永變文》、《王昭君變文》、《張議潮變文》、《張淮深變文》、《太子成道變文》、《目連變文》、《地獄變文》、《目連緣起》、《歡喜國王緣》、《丑女緣起》、《四獸因緣》、《悉達太子修道因緣》、《難陀出家緣起》。關于變文中的“變”,本文認為是“變更”、“變化”的意思。變文是一種綜合藝術形式,它的本質(zhì)特征是配圖講唱故事。本章接著分析了變文產(chǎn)生、成熟的原因及變相與變文的關系,以便我們能對變文有更深入的認識。 第二章,本章的內(nèi)容是考察二十五篇變文涉及的六十六個卷子的寫卷情況,其中非佛教類變文十一篇,涉及二十四個寫卷;佛教類變文十四篇,涉及四十二個寫卷。對于寫卷上有時代信息的卷子,本文做了簡單的寫卷抄寫年代考證。 第三章,本章的內(nèi)容是考證非佛教類變文的創(chuàng)作年代和作者。第一節(jié)至第五節(jié)考察的對象分別是:《伍子胥變文》、《孟姜女變文》、《李陵變文》、《王昭君變文》、《張淮深變文》。其他的非佛教類變文放在第六節(jié)中來考察。 第四章,本章的內(nèi)容是考證佛教類變文的創(chuàng)作時代和作者。重點考察的作品是《破魔變文》、《降魔變文》、目連變文、《頻婆娑羅王后宮彩女功德意供養(yǎng)塔生天因緣變》和《歡喜國王緣》。
【學位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I206.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變文研究回顧
第一章 變文正名
第一節(jié) 什么是變文
第二節(jié) 變文產(chǎn)生、成熟的原因
第三節(jié) 變相與變文的關系
第二章 敦煌變文寫卷考述
第一節(jié) 非佛教類變文寫卷考述
第二節(jié) 佛教類變文寫卷考述
第三章 非佛教類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一節(jié) 《伍子胥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二節(jié) 《孟姜女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三節(jié) 《李陵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四節(jié) 《王昭君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五節(jié) 《張淮深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六節(jié) 其他非佛教類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四章 佛教類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一節(jié) 《破魔變文》和《降魔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二節(jié) 目連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三節(jié) 《頻婆娑羅王后宮彩女功德意供養(yǎng)塔生天因緣變》作時作者考論
第四節(jié) 《歡喜國王緣》作時作者考論
第五節(jié) 其他佛教類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結(jié)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2831422
【學位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I206.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變文研究回顧
第一章 變文正名
第一節(jié) 什么是變文
第二節(jié) 變文產(chǎn)生、成熟的原因
第三節(jié) 變相與變文的關系
第二章 敦煌變文寫卷考述
第一節(jié) 非佛教類變文寫卷考述
第二節(jié) 佛教類變文寫卷考述
第三章 非佛教類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一節(jié) 《伍子胥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二節(jié) 《孟姜女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三節(jié) 《李陵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四節(jié) 《王昭君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五節(jié) 《張淮深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六節(jié) 其他非佛教類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四章 佛教類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一節(jié) 《破魔變文》和《降魔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二節(jié) 目連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第三節(jié) 《頻婆娑羅王后宮彩女功德意供養(yǎng)塔生天因緣變》作時作者考論
第四節(jié) 《歡喜國王緣》作時作者考論
第五節(jié) 其他佛教類變文作時作者考論
結(jié)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曲金良;敦煌寫本變文、講經(jīng)文作品創(chuàng)作時聞匯考——兼及轉(zhuǎn)變與俗講問題[J];敦煌學輯刊;1987年01期
2 高國藩;敦煌本王昭君故事研究[J];敦煌學輯刊;1989年02期
3 馬世長;《四獸因緣》考[J];敦煌研究;1989年02期
4 王宗祥;敦煌變文斷代研究札記二則[J];敦煌研究;2001年01期
5 李正宇;俄藏中國西北文物經(jīng)眼記[J];敦煌研究;1996年03期
6 張輝;;《王昭君變文》創(chuàng)作時間考探[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S2期
7 朱自清;李賀年譜[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35年04期
8 伏俊璉;;先秦兩漢“看圖講誦”藝術與俗賦的流傳[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9 富世平;變文與變曲的關系考論——“變文”之“變”的淵源探討[J];文學遺產(chǎn);2004年02期
10 鄭文;《王昭君變文》創(chuàng)作時間臆測[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本文編號:28314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83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