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梁實秋文藝觀中的理性精神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I206.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阿牛;;梁實秋與程季淑:媒妁之言敲定的自由戀愛[J];名人傳記(上半月);2011年09期
2 顏玉;;暮年風情:梁實秋與韓菁清[J];晚報文萃;2011年20期
3 張毅靜;;四千個春天[J];幸福(悅讀);2011年08期
4 淺水;;品高雅的味中味[J];中國食品;2011年13期
5 梁文薔;;梁實秋的家教[J];基礎教育;2007年11期
6 董仲舒;;再也不分開[J];文史月刊;2011年09期
7 王錦厚;;梁實秋和魯迅恩怨情仇始末——《郭沫若與這幾個“文學大師”·后記》[J];郭沫若學刊;2011年02期
8 毛乙深;;梁實秋的三個條件[J];幸福(婚姻);2011年07期
9 毛乙深;;梁實秋的三個條件[J];文苑;2011年09期
10 廖紅;;梁實秋與徐志摩翻譯思想之比較[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利安·高利克;張林杰;;梁實秋與中國新人文主義[A];《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黃卉青;;淺談黨的三代領導人的文藝觀[A];延安文藝與先進文化建設研究——“紀念毛澤東同志《講話》發(fā)表60周年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王明堂;;瞿秋白的文學視角與文藝觀[A];瞿秋白研究論叢——紀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義65周年專集[C];2000年
4 馬玉紅;;梁實秋倫理的文學觀之闡釋[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5 趙維恭;;毛澤東文藝觀及其時代價值[A];延安文藝與先進文化建設研究——“紀念毛澤東同志《講話》發(fā)表60周年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單純;;略論新理學的文藝觀[A];傳統與創(chuàng)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7 韓斌生;;瞿秋白的文藝觀與毛澤東文藝思想形成的歷史聯系[A];瞿秋白研究論叢——紀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義65周年專集[C];2000年
8 孫書文;;文藝與革命“經歷久遠的戀情”——對周揚文藝思想前史的研究[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9 韓斌生;;瞿秋白的文藝觀與毛澤東文藝思想形成的歷史聯系[A];瞿秋白研究新探——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論文集[C];1999年
10 馮智強;;學者型翻譯家梁實秋翻譯思想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憲新;周揚文藝觀評述[N];益陽日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孫立極 王連偉;梁實秋故居在臺北揭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3 牛學智;重申紀律的意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朱金順;梁實秋在北師大[N];光明日報;2002年
5 韓石山;梁實秋和冰心[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6 張昌華;梁實秋晚年的佚文[N];中國郵政報;2006年
7 張昌華(編輯);翻出“新”味來[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8 宋培學;梁實秋與《莎士比亞全集》[N];中華讀書報;2002年
9 陳逸君;《梁實秋文集》開始面市[N];福建日報;2002年
10 健康時報記者 趙紹華;梁實秋妻子幫他“管住嘴”[N];健康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世杰;禮學重構中的荀子性惡論文藝觀[D];蘇州大學;2003年
2 黃黎星;《易》學與中國傳統文藝觀[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楊愛芹;《益世報》副刊與中國現代文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郭平安;李夢陽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馬玉紅;論梁實秋人文主義人生藝術追求與實踐[D];蘭州大學;2006年
6 劉聰;現代新儒學文化視野中的梁實秋[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管雪蓮;論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古典主義思潮[D];廈門大學;2007年
8 婁曉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歐美與留日學生文學觀研究(1900-1930)[D];復旦大學;2009年
9 黃遙;蘭姆隨筆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黃林非;理性話語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理性精神[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娟;論梁實秋文藝觀中的理性精神[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俞超;張說考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徐立強;構筑理想化的人性廟堂[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4 程麗君;回歸歷史原貌[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5 尹傳芳;論梁實秋的自由主義思想[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6 辛克清;傳統的復歸[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7 劉聰;激情年代的古典守望[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8 王建美;反現代性與現代性:梁實秋文論思想的張力性品格[D];南昌大學;2007年
9 張穎;論吳宓的文藝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校偉;梁實秋的文學批評及其現代啟示[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7544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5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