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懲罰尋找錯誤——《黃金時代》荒誕背后的倫理訴求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海清;娭藝術(shù)之真及其與美、善的關(guān)系[J];齊魯學刊;1982年06期
2 黃海澄;社會美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2期
3 王偉;論社會主義婚姻的道德基礎(chǔ)[J];道德與文明;1983年01期
4 黃海澄;;社會美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2期
5 羅家修;一部有價值的彝文古籍《瑪牡特依》[J];思想戰(zhàn)線;1985年03期
6 劉福勤;赫胥黎的禍福、苦樂觀與魯迅前期有關(guān)思想之比較[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1986年03期
7 木子;傳統(tǒng)文化的四個特征[J];社會;1986年05期
8 龔愛林;道德的地位是逐漸削弱還是更為突出[J];道德與文明;1987年05期
9 張文初 ,龍泉明;中西文藝主客體觀[J];文藝研究;1987年04期
10 賴金良;關(guān)于價值論研究的思考與辯駁[J];人文雜志;1988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肖芳;;反英雄、反小說、反荒誕——《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的后現(xiàn)代特色評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智輝 曉絮;觀念創(chuàng)新乃營銷之本[N];中國企業(yè)報;2000年
2 程雁雷;法的工具性價值與倫理性價值[N];光明日報;2000年
3 記者 蘇麗萍;北京人藝將舉辦曹禺經(jīng)典劇作展[N];光明日報;2000年
4 劉佳瑩;“無知者”的“硬傷”[N];湖北日報;2000年
5 程浩 李強;走出創(chuàng)新思維的誤區(qū)[N];解放軍報;2000年
6 雪瑩;是瘋子,也是天才[N];美術(shù)報;2000年
7 楊晉生,山西原平,干部——;慎起店名[N];人民日報;2000年
8 宋成劍;也說制度倫理和倫理制度化[N];社會科學報;2000年
9 盧寧;再開那把緘默的鎖[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10 胡小躍;“無國界作家”諾冬[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茹;政府干預市場的倫理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胡斌武;課堂教學倫理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王耘;唐代美學范型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陳紅兵;企業(yè)倫理行為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四川大學;2004年
5 李伯軍;不干涉內(nèi)政原則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王富博;居住權(quán)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7 陳秀萍;論法律的倫理性[D];吉林大學;2006年
8 田興國;存在之思與傳奇之思[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玉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倫理審視[D];廣西大學;2001年
2 崔玉明;私營企業(yè)文化建設(shè)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3 楊景林;家族企業(yè)的倫理審視——以福建泉州為例的研究[D];華僑大學;2003年
4 陳宇茜;壟斷企業(yè)經(jīng)營倫理問題初探[D];暨南大學;2002年
5 劉卉;論法律人格與人格權(quán)的發(fā)展[D];清華大學;2002年
6 蔡代鵬;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之探討[D];蘇州大學;2003年
7 楊春恒;論夫妻侵權(quán)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8 李平;管理倫理建設(shè)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輝;跨國投資中的環(huán)境法律責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10 鄧純余;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倫理性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7332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3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