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文學中人性觀念的復蘇與拓展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I206.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德;;偏偏[J];雜文月刊(選刊版);2011年08期
2 馬德;;偏偏[J];晚報文萃;2011年19期
3 劉振;韓艷;;用書畫感悟最真的人性——訪畫家yC連月[J];神州;2010年06期
4 李海鵬;;人性的因素[J];青年博覽;2011年16期
5 周后國;;人性之思——讀沈從文作品所思[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9期
6 劉改徐;;人性的縫隙[J];新農村;2011年07期
7 肖磊;;一首悲愴的教育詩——淺析楊爭光新作《少年張沖六章》[J];教育教學論壇;2009年03期
8 張弈妍;;《平原》:解讀人性的欲與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9 陳麗娟;;法理與人性的沖突——對《安提戈涅》的重新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任競競;;愛與恨的烈焰在燃燒——淺析《呼嘯山莊》中的希斯克利夫[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宏邦;趙華朋;;試談“中庸”與和諧社會的關系[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吳曉冬;;對心理學的決定論基礎的思考[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戴茂堂;;倫理學何以可能?——一個人性論視角[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4 沈德燦;;人性的關愛與人性探究的追求[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孟玲;;從平凡人到真英雄——解讀《紅色英勇勛章》中的英雄主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彭林;;借鑒禮樂文化,,構建和諧社會[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7 趙克;;論創(chuàng)新型社會的人軌進程——從美國早期社會轉型的完成看[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8 王月紅;田波;;市場經濟的人性基礎和人性指向——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人的全面發(fā)展[A];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發(fā)表十周年理論研討會專輯[C];2002年
9 趙錫鈞;;世紀之交愛情描寫的演變探尋[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蒲若茜;;哥特小說中的倫理道德因素——以《修道士》為例[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白杰;人之異于禽獸者幾希[N];呂梁日報;2010年
2 ;巧用人性中的“自私”[N];民營經濟報;2005年
3 北京·屠岸;人性的大膽釋放[N];文學報;2005年
4 彭江虹;一曲濕潤的人性牧歌[N];文藝報;2005年
5 朱玉枚;真情和人性的魅力[N];中華讀書報;2005年
6 余中先;探索“主導文明之外和之下的人性”[N];北京日報;2008年
7 李歆;再現(xiàn)本真的純樸人性[N];山西日報;2010年
8 金融信息科技專家 陳曉民;“普利策”的眼光:人性與歷史[N];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
9 白雪;人性如茶性[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10 寧波工程學院人文學院 陳莉萍;艾偉:人性意愿和時代意志的勘探者[N];文藝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建智;中國古代文體分類理論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張敏;科學教育:人性迷失與理性遍尋[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振龍;建安文人的文學活動與文學觀念[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陳輝;現(xiàn)代社會制度構建的人性訴求[D];黑龍江大學;2006年
5 陳彩玲;現(xiàn)代語境中的歷史劇創(chuàng)作[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6 蘇健;管理與人性[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7 毛新青;劉師培與中國文論的現(xiàn)代轉型[D];山東大學;2007年
8 王立紅;大眾文化理論批判[D];吉林大學;2007年
9 張小勇;維柯教育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10 王麗慧;從唐宋詞到當代流行歌曲[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淑青;新時期文學中人性觀念的復蘇與拓展[D];山東大學;2005年
2 劉冬梅;觸摸恐懼[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龔祝義;豐饒的苦難[D];南昌大學;2005年
4 李靜;韓愈道統(tǒng)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宋智寧;復雜人性的兩極對話[D];河南大學;2009年
6 趙慧敏;芥川文學中對利己主義的揭露和超越[D];蘇州大學;2010年
7 蘇金剛;人性與權力[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8 闕麗群;論網絡人際交往[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9 顧冬梅;果戈理作品中的異化主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姚春波;弗洛姆“人性”思想的生存論探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760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67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