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錢澄之文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6 16:01
【摘要】: 錢澄之(1612-1693),江南桐城人,明末諸生。他先是為避黨禍,后又因參與起兵抗清失敗,輾轉(zhuǎn)流徙于浙、閩、粵、桂等地,崎嶇山嶺,備嘗艱辛。南明桂王永歷朝敗亡后,順治八年(1651),錢澄之回到故里。此后,他過著隱居田園和在南京、蘇州等地同故交新知交游的生活。 錢澄之生平著述,總量在230多萬字。歸里以后,他先后完成了《田間易學》、《田間詩學》和《莊屈合詁》的著述,又在友人的幫助下,輯集歸里后的詩歌為《田間詩集》,還自己整理了詩文作品《田間文集》、《藏山閣集》。在徐乾學等人的資助下,于康熙二十八到二十九年(1689-1690)在蘇州完成大部分著作的刊刻(《藏山閣集》與《所知錄》因為涉及到南明史事而沒有刊刻)。 錢澄之是一位醇醇儒者,他從小接受祖、父的教育,儒家思想是他一生思想的主流。在明亡以后,由于家國的劇變而遭遇坎坷、顛沛失所,他在逃亡途中比較多地接觸了僧人,一度削發(fā)為僧,歸里后還對《莊子·內(nèi)篇》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在中年歸里以后,佛、道二教的出世和順時的思想,對他思想的變化和歸里后生活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都起了比較大的作用。 錢澄之對經(jīng)學有很深的造詣,他對自己所著的《田間易學》和《田間詩學》也頗自負:“平生懷抱,毫發(fā)未申,惟少有著述,妄謂足傳。四十年心血,盡于《詩》《易》兩書,頗發(fā)先儒所未發(fā)!(《與余詮廬》)而準確地把握了《易》中“變”的思想,使他能把儒家的思想和佛教、莊子的思想相融通。這種融通的思想尤其體現(xiàn)在他歸里后的作品《田間詩集》和《田間文集》中。 在明末、尤其是清初,錢澄之以詩文著稱,韓凕說他“詩歌古文滿天下。”(《田間先生八十壽序》)如他的詩歌,作于明末(包括南明時期)的《藏山閣集》和作于清朝的《田間詩集》體現(xiàn)了他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思想,也鮮明地體現(xiàn)了不同的風格特點。他的文,體裁多樣,政論、史論、游記比較突出,理論上繼承韓愈“文以載道”的傳統(tǒng),語言雅潔,不發(fā)空論。 對錢澄之的研究,此前有一些研究成果,但都與其明末清初輩行甚高的遺民身份不相稱,本論文即以《錢澄之文學研究》為題,擬對其詩、文、及詩歌理論成就進行相對整體的把握。論文共分為六個部份。 緒論:先對錢澄之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狀況做一個相對全面的回顧,理清研究思路。 第一章:錢澄之及其時代。明清易代讓許多明朝士人陷于沉痛,而清朝的“異族”統(tǒng)治更在清朝統(tǒng)治之初激起強烈的反抗。本章將錢澄之個人的行跡納入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中,考察他在政治、文化等的歷史更迭中生活及思想的變化。 第二章:明末和南明抗爭時期的詩集——《藏山閣詩存》論:詩史精神。錢澄之歷經(jīng)顛沛困頓、危疑震撼,遂將所見所聞一一托之于詩,憂時事、悲喪亂、吊忠義、憫生民,題材多樣,沉痛真摯,可謂“以詩存史”。這種“詩史”的觀念既是歷史的傳承,更是易代之際士人經(jīng)世觀念和責任感的具體體現(xiàn)。 第三章:歸里后的詩集——《田間詩集》論:沉郁深粹!短镩g詩集》中,樂府體詩繼承了“詩史”的紀實特點,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清初社會的真實情況;田園性質(zhì)的詩歌體現(xiàn)了他歸里后的閑適心態(tài);還有一部分詩歌寫不甘失敗、懷念故國的心情,體現(xiàn)了沉郁、深粹的特點。 第四章:《田間文集》論。錢澄之的文秉承“文以載道”的古文傳統(tǒng),不發(fā)空言,有人評價為“無色”之文。他的政論、史論文往往多新穎之見,亭臺游記性的散文則多體現(xiàn)簡潔而寓含哲理的特點。 第五章:錢澄之詩歌理論及對其詩歌風格的影響。錢澄之是明末復(fù)古派的代表詩人,其詩歌理論核心是儒家“性情論”,他所持的“性情論”不同于明末公安派、竟陵派等的“性情”之說。錢澄之經(jīng)歷明清兩朝,復(fù)雜的經(jīng)歷使他的詩歌理論在明末和清初又有所不同,詩歌理論具體體現(xiàn)在兩個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又使他的詩歌風格有三種不同的轉(zhuǎn)變。 結(jié)語:在上述各專題的基礎(chǔ)上,對錢澄之一生的氣節(jié)、學問進行綜合考評,并給予充分肯定。筆者以為,錢澄之作為一位遺民詩人,不僅以氣節(jié)高峻贏得人們的尊敬,也以學問的廣博和精深受到后人的景仰。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I206.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暉;;文體與遺民心境的展現(xiàn)——以錢澄之的晚年著述為例[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諸偉奇;;錢澄之與《錢澄之全集》的編纂[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V碭齩,

本文編號:26167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6167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272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