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味”論解析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17:45
【摘要】:“詩味”論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特色的詩論。今天,“詩味”這個概念并沒有失去影響力和生命力。它仍然生生不息地活在中國人的審美意識中。因此在今天成堆的西方術(shù)語中,更有必要去肯定我們古代文論中的“味”范疇乃至整個中華文論。本文結(jié)合中華民族談“味”的傳統(tǒng)和魏晉六朝佛教的盛行,對劉勰的“味”論作全面的解析。 劉勰談“味”之本體是“情味”,肯定“情”在文學中的重要地位,強調(diào)了“情”與“味”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他認為“情”中生“味”,“味”在“情”中。同時,“味”關涉到文本,創(chuàng)作者,讀者等文學審美活動的幾個方面。從文本角度而言,它體現(xiàn)在文本的內(nèi)容,形式,還有藝術(shù)形象中;從創(chuàng)作者角度而言,“味”之生成關涉到創(chuàng)作過程中諸多因素的影響:創(chuàng)作構(gòu)思,創(chuàng)作技巧及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等;從讀者角度而言,對于“味”的感知,主要是通過品味,玩味等方式來實現(xiàn)的。這種獨特的感知方式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整體直覺的審美感知思維特點。 總之,劉勰的“味”論在傳統(tǒng)文學批評史上占有重要歷史地位。自劉勰以后,文人論“詩味”,多注重情與味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更為重要的是他又開啟了后人對“詩境”理論的研究,尤其對司空圖研究“意境”理論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591963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廣華;談“味外之味”[J];齊魯學刊;1988年02期
2 代迅;詩味論與情味論:中印文論比較[J];欽州學刊;1998年02期
3 張慶民;中國古典詩學詩味論探微[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4 周衛(wèi)明;試論中國古典美學“味”范疇的嬗變及其成因[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9期
5 王晉;“味”范疇的文化淵源和美學特征[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6 陶禮天;;《文心雕龍》與佛學關系再探[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韋春喜;;《文心雕龍》“味”論探析[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7年05期
8 龔剛;中印詩味面面觀[J];外國文學評論;1997年01期
9 尹錫南;;梵語詩學的現(xiàn)代運用[J];外國文學研究;2007年06期
10 林興宅;詩味新解[J];文史哲;1992年06期
,本文編號:25919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59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