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審視跨文化視野中的“作者之死”

發(fā)布時間:2019-05-29 20:59
【摘要】:源自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西方詩學,重視文學摹仿外在現(xiàn)實世界的作用,注重的是文學文本的獨立性,而消解、漠視創(chuàng)作主體的獨特地位;中國理論界則以"詩言志"這一命題作為中國詩學的"開山綱領",注重創(chuàng)作主體與作品之間的相融與相依,強調(diào)"心"與"物"、"情"與"物"之間的相互感應,認為對主體的研究是順利地進入文本、準確地理解文本的有效路徑。從比較文學的跨文化視野來審視理論界關于"作者之死",我們就完全可以以一種超脫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一論爭。本文正是從這一視角對"作者之死"這一命題所作的探討。
[Abstract]:The western poetics, which originated from Plato and Aristotle,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literature imitating the external real world,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dependence of literary texts, while dispelling and neglecting the unique position of the creative subject. The Chinese theorists take the proposition of "poetry and ambition" as the "mountain opening program" of Chinese poetics,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and dependence between the creative subject and the work, and emphasize the mutual induction between "heart" and "thing", "emotion" and "thing".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ter the text smoothly and understand the text accurately. From the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e can treat this debate with a detached mentality when we look at the theory of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position of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from this perspective.
【作者單位】: 安徽池州學院中文系;
【分類號】:I0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克強;;山戀[J];上海文學;1980年08期

2 老卉;;題日人著《端溪研》書后[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0年02期

3 金燕;語言——美國生活的反映[J];現(xiàn)代外語;1981年01期

4 范志芳;要有“味兒”[J];中國戲劇;1981年02期

5 姚人為;;治"左"的良方[J];企業(yè)經(jīng)濟;1981年10期

6 徐剛;;1981年1月1日——八十年代暢想曲[J];上海文學;1981年02期

7 俞哲;;最后一面[J];上海文學;1981年02期

8 張慶明;;開鐮吧,已是收獲的時候[J];山東文學;1981年07期

9 任迅;請農(nóng)民朋友看戲[J];中國戲劇;1982年07期

10 傳剛;巴爾扎克的洋相[J];外國文學研究;198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徐伯安;;紀念性建筑——一個具有永恒意義的建筑類型[A];建筑史論文集(第11輯)[C];1999年

2 過新艷;;改造我們的閱讀[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3 楊杰;;交通擁堵問題的城市規(guī)劃審視及對策探討[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開富;《工程倫理學》[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楊春貴;正確審視和解決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代迅;“東學西漸”中的審視[N];中國文化報;2000年

4 陳吉明;審視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業(yè)[N];福建日報;2000年

5 劉一純;中西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審視[N];光明日報;2000年

6 楊建波;大學語文的文化育人作用[N];光明日報;2000年

7 賈戴;民族文化的符號學闡釋與解讀[N];中國國門時報(中國出入境檢驗疫報);2000年

8 田建民 劉玉凱 李致 馬蘭 胡海 張永輝 馬俊江;審視“反魯風潮”[N];河北日報;2000年

9 安武林;文學生活[N];檢察日報;2000年

10 白欽先;以全新視野審視 金融戰(zhàn)略[N];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朱巧云;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2 于海冰;跨文化視野中的歐文·白璧德[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3 南平;永遠的“他者”:跨文化視野中的金山客形象[D];蘇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志娟;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旅游管理[D];廈門大學;2001年

2 肖先明;模糊語言的動態(tài)語用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3 蔣利春;跨文化視野中的中國世界[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是秀麗;論賽珍珠中國題材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性別意識[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蒙錫崗;“三農(nóng)”問題的哲學思考[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6 沈芝霞;戴著鎖鏈起舞[D];吉林大學;2005年

7 李大元;跨文化視野中的國際傳播[D];吉林大學;2005年

8 王少芳;游戲三味[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9 劉格華;當前部分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失范的透視與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伍西明;對中學魯迅作品教學的審視[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

本文編號:24882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4882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832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