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不同世代的精神共鳴——“現(xiàn)代藝術(shù)論戰(zhàn)”中的徐復(fù)觀與劉國松

發(fā)布時間:2019-01-12 20:03
【摘要】:20世紀60年代的臺灣"現(xiàn)代藝術(shù)論戰(zhàn)",是中國美術(shù)現(xiàn)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徐復(fù)觀和劉國松對現(xiàn)代藝術(shù)的態(tài)度、藝術(shù)的本質(zhì)及藝術(shù)創(chuàng)新的方式上有著不同的理解,但他們在中國畫的傳統(tǒng)、技術(shù)在繪畫中的地位,繪畫的功能,莊學對中國藝術(shù)的影響及中國畫現(xiàn)代化的路向等方面實有著諸多的精神共鳴,對這兩個世代在社會轉(zhuǎn)型期的美學選擇和價值取向進行總結(jié)和反思,對中國畫的現(xiàn)代化和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創(chuàng)新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Abstract]:The modern art debate in Taiwan in the 1960 s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art modernization. Although Xu Fuguan and Liu Guosong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modern art, the nature of art and the way of artistic innovation, their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he position of technology in painting, and the function of painting, The influence of Zhuangxue on Chinese art and the direc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have many spiritual resonance. This paper sums up and reflects on the aesthetic choice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se two generations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It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the modern innov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分類號】:J120.9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刁生虎;老莊直覺思維及其方法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王念東;氣韻與文氣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陳育德;畫形于無象 造響于無聲——論音樂與繪畫之通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孫維城;南北宋之間幾位詞論家的詞學觀[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馬奔騰;當代禪美學研究述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6 鄧福舜;東晉玄言詩的藝術(shù)價值[J];北方論叢;2000年04期

7 李洲良;錢鍾書對“韻”的闡釋[J];北方論叢;2003年04期

8 逯雪梅;論《禮記·樂記》的“中和”文藝思想[J];北方論叢;2003年06期

9 余開亮,蔡永海;古代氣論的三種形態(tài)及其美學意蘊[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10 祁海文;徐^y:“美育”概念的最早提出者[J];長白學刊;2002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鐘慶忠;;花文化效應(yīng)成就了百萬葵園[A];中國花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紅霞;唐代隱逸風尚與詩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劉驚鐸;道德體驗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楊平;康德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劉文勇;價值理性與中國文論[D];四川大學;2002年

5 劉國民;董仲舒的經(jīng)學詮釋及天的哲學[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6 楊合林;玄言詩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7 齊柏平;鄂西土家族喪葬儀式音樂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8 胡曉薇;道與藝——《莊子》的哲學、美學思想與文學藝術(shù)[D];復(fù)旦大學;2003年

9 袁世杰;禮學重構(gòu)中的荀子性惡論文藝觀[D];蘇州大學;2003年

10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證[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意;論宋代文人雅詞的審美品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胡希東;特定歷史語境下生命個體之張裂[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呂強;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試論莊子的“逍遙游”[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王慶衛(wèi);論“氣韻”的藝術(shù)理念[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徐貞;超越憂患 走向?qū)徝繹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陳志國;徐渭人格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李雁華;詩化人生的現(xiàn)實棲地[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張愛武;宗白華生命美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劉翠萍;東西方藝術(shù)設(shè)計本質(zhì)比較[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10 呂杰鋒;數(shù)字化藝術(shù)設(shè)計略論[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曉云;;莊子之“游”與席勒游戲說的對話[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2 曹方藍;;“逸品”美學內(nèi)涵之流變——兼談神與自然[J];邢臺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范曾與杜維明談中國的藝術(shù)精神[N];學習時報;2010年

2 趙尋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觀”與中國藝術(shù)的精神傳統(tǒng)[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耿波;自由之遠與藝術(shù)世界的價值根源——徐復(fù)觀藝術(shù)思想的擴展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宏;徐復(fù)觀中國古典美學研究論評[D];山東大學;2007年

3 張晚林;徐復(fù)觀藝術(shù)詮釋體系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4 史愛兵;20世紀:學人與藝術(shù)[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徐復(fù)觀中國藝術(shù)精神論[D];西南大學;2008年

2 孫文婷;論徐復(fù)觀“為人生而藝術(shù)”的文藝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均宇;試論徐復(fù)觀文藝美學思想的西方理論淵源[D];浙江大學;2007年

4 夏濤;徐復(fù)觀藝術(shù)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5 程澤明;哲學與思想史視野中的《中國藝術(shù)精神》[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謝小舟;現(xiàn)代新儒家“自覺”意識下的文藝觀和美學觀[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7 吳鋒;現(xiàn)代新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孫榮;中國古代“物化”理論和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9 徐燕;藝術(shù)精神:自然人性的回歸與超越[D];蘇州大學;2006年

10 尹丹丹;從言意之辯看中國傳統(tǒng)詩畫藝術(shù)對自身媒介的超越[D];暨南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40813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40813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6d4c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