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方藝術史研究模式看丹托“藝術終結”的悖論
[Abstract]:Biological model, evolution model and formalism model are the main theoretical models in the study of western art history. The evolution of these three models formed the judgment system of art and non-ar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the logical motive force of its internal development promoted the end of art. By comb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theory model 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artistic essence, the article explains that the extension of the artistic history concept is narrowed because of the setting of the artistic boundary in the traditional model, which leads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end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in view of Danto's discourse system of "end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radiction of "post-history" narration, and reveals that the expansion of artistic history boundary still can not grasp the essence of art, on the contrary, art has lost its direction in the new concept.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history, become an unspeakable "concept." As a result, the post-art history has fallen into the dilemma of invalid writing.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南京理工大學外語系;
【基金】:南京理工大學科技發(fā)展基金項目“威脅戲劇的美學研究”(XKF09053)
【分類號】:J11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寧;用理性把握的藝術史——對于瓦薩里、溫克爾曼、黑格爾的藝術史方法論的研究述評[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廣華;;走出黑格爾體系的迷宮——一個另類的解讀[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程乃勝;;論法制現(xiàn)代化研究中的歷史哲學研究范式[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3 楊元;從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看文學與歷史的關系[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陳雪影;孫湛;;虛谷繪畫藝術中的裝飾性元素探究[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金鷗賢;;解讀——丹托“藝術的終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6 王力可;;文學突圍——讀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時代文學研究還會繼續(xù)存在嗎?》與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2期
7 趙丹鳳;;論藝術的終結——以杜尚的作品《泉》為例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7期
8 黃裳裳;;理解“典型環(huán)境”觀念的理性基礎及多元視角[J];安徽文學論文集;2005年00期
9 李艷娟;;淺析德國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重疊的原因[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1期
10 李傳印;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撰述中的名教觀念[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王廷信;;試析后技術時代的藝術[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任巖;;甘肅安多藏族民居裝飾圖紋的構成形式[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一輯(2011年中國建筑史學學術年會論文集-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第37卷)[C];2011年
3 黃裳裳;;理解“典型環(huán)境”觀念的理性基礎及多元視角[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4 張燕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功能研究[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5 王東東;;天真與世故:浪漫主義詩歌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從西川、王敖的爭論談起[A];新詩與浪漫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溫靜;十六大以來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成山;歷史與自由[D];吉林大學;2011年
5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6 賀慶國;在歷史和歷史性之間[D];吉林大學;2011年
7 孔揚;《資本論》研究方法的世界觀基礎[D];吉林大學;2011年
8 楊亭;土家族審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孫振濤;3D動畫電影研究:本體理論與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剛;唐前蓬萊神話流變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婧;從西方繪畫中的“豐滿”女性形象看藝術夸張[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小新;從讀圖的角度談數(shù)字圖像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可行性[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韓盛華;建筑美術課程體系理論教學研究與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謝曉霞;凝神寫心、千古絕唱[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琦;論繪畫寫生中的創(chuàng)作意識[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東梅;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現(xiàn)狀研究與對策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恒存;走向困境的諷刺文類[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振魯;詮釋學視域下柯林武德的問答邏輯[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陳曠地;美術博物館與藝術本真性的喪失[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10 陳旭;可持續(xù)發(fā)展矛盾分析與消解[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吉方;;藝術的終結與審美的期待——“藝術終結”之后的美學思考[J];思想戰(zhàn)線;2009年04期
2 元媛;;從現(xiàn)代藝術的范式危機看丹托的藝術終結論[J];美術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3 柴小剛;純藝術話語是對當代藝術本質的背離[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6年01期
4 葛祥國;馬國照;;淺談后現(xiàn)代藝術的本質——基于馬克思主義美學視角[J];山花;2011年14期
5 徐昌翰;;關于藝術本質的思考[J];學習與探索;1986年05期
6 鄭龍;關于藝術本質的新見解──讀林興宅《文藝象征論》[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7 張立斌;美的本質與人的本質[J];藝術導刊;1996年01期
8 張玉能;西方美學關于藝術本質的三部曲(下)——人類本體論美學藝術本質論[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谷鵬飛;海德格爾美學思想成因再認識[J];唐都學刊;2005年05期
10 胡友峰;;對形式的重新發(fā)現(xiàn)——論卡西爾的符號:形式美學[J];蘭州學刊;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燕寧;程書鈞;;系統(tǒng)生物學模式下的癌癥研究[A];第九屆中國實驗動物科學年會(2010新疆)論文集[C];2010年
2 李樹榕;;藝術是“特殊的意識形態(tài)”嗎?——對藝術本質與意識形態(tài)關系的思考[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3 趙敏俐;;關于加強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問題研究的幾點思考[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燕世超;;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本質論質疑——向童慶炳先生請教兼論文學的情感語言藝術本質[A];馬列文論研究——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陳誠;萬娜;;“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學術研討會”綜述[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6 趙山林;;試論戲曲傳播中的文學與音樂關系[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宋蒙;;從歷史語境中看藝術活動的現(xiàn)代轉換[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李小洛;;以白云為師——李小洛在2006年度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入校儀式暨朗誦會上的致辭[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李小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高琳琳;;病理目標教學中應用交叉滲透教學法的探討[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10 顧志華;;護理人員的繼續(xù)教育:適應健康教育的需要[A];中華護理學會健康教育研討會暨講習班論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侃(作者為《漓水謠》詞作者,,廣西曲藝家協(xié)會主席);弘揚藝術本質優(yōu)長 打造曲藝精品力作[N];桂林日報;2005年
2 石敬濤;千手觀音:商業(yè)手段和藝術本質[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3 曹玉林;海派繪畫的新風范[N];美術報;2006年
4 彭瑾;領會規(guī)則要用“心”[N];中國集郵報;2006年
5 張玉能 張弓;當前文藝學的方法論思考[N];文藝報;2006年
6 邵大箴;嚴謹而儒雅[N];華夏時報;2004年
7 姜玉春(河南濮陽);發(fā)展創(chuàng)新不能脫離繪畫本質[N];美術報;2006年
8 深圳商報記者 劉悠揚;沙葉新:戲劇與生命同等重要[N];深圳商報;2007年
9 浙江寧波大學 鄒湘平;藝術價值與藝術真實[N];美術報;2005年
10 ;藝術理論的自覺與升華[N];人民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冬卉;和之以天倪[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2 李宏峰;禮樂張力下的音樂體認[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3 曹硯黛;亞瑟·丹托藝術哲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黃冬珍;《風》詩藝術特質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 高波;論現(xiàn)象學方法與概念對藝術審美本質研究的意義[D];山東大學;2010年
6 吳松;中國武術的藝術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7 張璐倩;黑格爾音樂美學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一博;從藝術否定論到藝術終結論[D];西南大學;2010年
2 李英宇;藝術觀念的演進與變異[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佟成坤;藝術的終結與后歷史時期的藝術[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巖;論視覺文化時代下的文學發(fā)展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徐t
本文編號:23749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37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