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文藝批評現(xiàn)狀的分析研究
[Abstract]:The criticism and cre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are like the wings of birds, and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Literary and art criticism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exploring laws, discriminating thoughts, discriminating beauty and ugliness, promoting excellent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improving the appreciation level of the masses and leading the social fashion.
【基金】:南京市文聯(lián)《當代文藝批評現(xiàn)狀研究》課題成果,課題組成員有章世和、曹巧蘭、杞勇、程亮
【分類號】:I0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惠;;胡風文藝批評簡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1988年04期
2 薛炎文;;“磨刀石”與“絆腳石”[J];朔方;1981年01期
3 李中一;;青年恩格斯文藝批評三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4 朱丕智;論文藝批評家的主體性[J];重慶師院學報;1994年04期
5 梁振儒;顧榮佳;;胡風的文藝批評觀[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5期
6 劉莉娜;;上海,是不是文藝批評重鎮(zhèn)?[J];上海采風;2010年01期
7 杜顯志,薛傳之;魯迅和茅盾的文藝批評比較[J];學術(shù)論壇;1988年05期
8 方克強;文藝批評的政治化與學術(shù)化[J];文藝理論研究;1989年03期
9 唐建華;;文藝批評思維方式初探[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10 林英澤;孜孜以求到白頭——訪文藝批評家董大中[J];山西老年;1999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清福;;文藝創(chuàng)作中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性[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3年
2 張居華;;寓理于情、情理統(tǒng)一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普遍規(guī)律[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84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84年
3 王之望;;尊重規(guī)律,拓寬路子,大力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黨的三代領(lǐng)導人對文藝規(guī)律的認識、揭示和運用[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shù)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4 張彥哲;韋華;;讀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試談毛澤東的接受美學思想[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5 羅在新;;淺談文藝創(chuàng)作如何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A];荊楚文化與民俗論叢——1997—2001湖北省群眾文化獲獎論文匯編[C];2001年
6 王海靜;;困惑·開拓——對文藝批評現(xiàn)狀的思索[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二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8年年會論文集[C];1998年
7 王露明;;點擊文藝創(chuàng)作新載體——社區(qū)文化[A];不老的長江——第二屆長江沿岸城市群眾文化發(fā)展論壇論文選[C];2001年
8 何西來;;我對當前文藝創(chuàng)作狀況的若干認知與思考[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9 ;后記[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84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84年
10 秦忠翼;;論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理性[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六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成立1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梁毅娟;市文藝批評家協(xié)會成立[N];西江日報;2011年
2 孫孝峰;提高自身素質(zhì) 擔當社會責任[N];安徽日報;2009年
3 王輝;我市召開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座談會[N];太原日報;2006年
4 記者 熊珠琴邋通訊員 崔健歆;打造文藝精品 培養(yǎng)創(chuàng)作隊伍[N];泰州日報;2008年
5 記者 楊小玲邋實習生 高袁璇子;我省每年百萬元資助重點文藝創(chuàng)作項目[N];陜西日報;2008年
6 郝晨亮 記者 薛劍虹;市文聯(lián)為文藝創(chuàng)作基地授牌[N];雞西日報;2010年
7 本報駐山東記者 常會學 吳瓊玲;山東積極籌備“十藝節(jié)”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邁上新臺階[N];中國文化報;2010年
8 梁山;文藝創(chuàng)作不是概念游戲[N];浙江日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明慧;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要有好的體制機制[N];中國改革報;2008年
10 臧耀紅;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 多出精品多出人才[N];菏澤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丹;學生視角的中國教師批評話語的功能—語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2 蔣艷萍;清虛與奇幻的交匯[D];暨南大學;2004年
3 馬治軍;道在途中—中國生態(tài)批評的理論生成[D];蘇州大學;2012年
4 周春;美國黑人女性主義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楊懿斐;《朝霞》:“文革”后期主流文學的樣板[D];吉林大學;2006年
6 李迎春;建國初期《文藝報》研究(1949—1957)[D];河南大學;2006年
7 李杰;李日華的文藝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8 胡學春;“真”:泰州學派美學范疇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9 周俊;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研究(1942-1949)[D];山東大學;2009年
10 伊克巴爾·吐爾遜;二十世紀維吾爾文學批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崢崢;文藝創(chuàng)作低俗化的倫理審視[D];西南大學;2010年
2 張亞平;論新時期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平民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修立杰;中國文藝心理學知識的形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成麗麗;政治與藝術(shù)糾葛下的別樣人生[D];延安大學;2009年
5 羅頌華;現(xiàn)實主義批評語境下的邊緣批評[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李菁;晚明文人陳繼儒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7 蘇雪陽;試論文藝創(chuàng)作的情感歷程[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海波;《荀子》的文藝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張亮亮;本雅明文藝生產(chǎn)理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10 岳陽;六六的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學的大眾化取向[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2036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20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