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神學與生態(tài)文學的互文性
[Abstract]:By using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to discuss ecological theology and ecological literature, we can find that there are inextricabl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and other knowledge systems. Both of them have an extremely broad holistic vision, both of which are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ethics of respecting and caring for all life, and both devote themselves to deconstructing the privilege of human subjectiv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add an ecological dimension to post-modern criticism. For post-modern criticism from pure deconstruction to construction has a driving force. " Relative anthropocentrism not only adheres to the center of ecological ethics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human beings,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世紀多元文論與圣經批評的關系研究”(07BZW004)
【分類號】:I0-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佘正榮;超越自然中心論與人類中心論[J];寧夏社會科學;1993年05期
2 楊通進;基督教思想中的人與自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年03期
3 楊通進;環(huán)境倫理學片思[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5年03期
4 段琦;西方基督教會關于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問題的爭論[J];世界宗教文化;1997年02期
5 蘇賢貴;生態(tài)危機與西方文化的價值轉變[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6 陳霞;宗教與生態(tài)關系初探[J];宗教學研究;1998年04期
7 陳立勝;后神時代中的“神”——論當代基督教神學對尼采“神之死”的回應[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8 段琦;地球只有一個:當代西方教會的綠色運動[J];世界宗教文化;1998年03期
9 沈銘賢;安樂死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J];醫(yī)學與哲學;1998年03期
10 李國亮;大地和其間的萬物屬于上主[J];中國天主教;199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治國;;基督教女性主義的生態(tài)之思:立論邏輯、多重意義與內在困境[A];山東省哲學學會“改革開放三十年哲學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東方朔;;生態(tài)的道德觀——儒家與基督教生態(tài)倫理的一個宏觀比較[A];儒家文化與和諧社會——紀念孔子誕辰2556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姜桂華;《歐美生態(tài)文學》讀后[N];光明日報;2004年
2 姜桂華;生態(tài)文學大有可為[N];人民日報;2004年
3 姜桂華;生態(tài)文學蓬勃生發(fā)[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4 程勇;自主與多元[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陳茂林;從自然價值論到自然本體論[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麗軍;生態(tài)文學:存在困境的藝術顯現,精神革命的審美預演[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董安林;莫爾特曼生態(tài)神學思想初探[D];清華大學;2005年
4 謝穎浠;華茲華斯作品中的生態(tài)意識[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潘慧影;從生態(tài)文學批評的角度解讀唐娜·莫莉瑟的小說《西爾瓦納斯·諾》[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186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186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