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原作和英譯作“明月”意象的互文性分析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intertextuality theory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s a new topic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study of intertextualit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sperous. 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poetry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of intertext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robes into the image of "bright moon" in the original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ilent Night thought. " The core of the accurate transmission of the image of the Ming Moon is the translator's dual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the carrier of which is ingenious words and necessary annot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ical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ranslators, which is a concrete attempt of macro intertextuality theory in microcosmic intertextuality operation and circular interpret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作者單位】: 鹽城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金】: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互文性翻譯新探究”(項目編號:2014SJB755)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專項課題“互文性翻譯理論和應用研究”(項目編號:C-b/2013/03/0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H315.9;I0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郝永華;"互文性"理論涵蓋的文學基礎理論問題[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5年02期
2 辛斌;;互文性:非穩(wěn)定意義和穩(wěn)定意義[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張美麗;;淺談互文性與文學翻譯[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8年S1期
4 王維;;互文性視野關照下的古典詩歌翻譯[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年12期
5 李小坤;龐繼賢;;互文性:緣起、本質與發(fā)展[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張聰沛;;互文性與后現(xiàn)代主義[J];文教資料;2010年06期
7 申順典;文本符號與意義的追尋——對互文性理論的再解讀[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8 歐陽東峰;;作品的記憶 學識的游戲——互文性理論略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9 李妙晴;;從批評話語分析看《愛麗斯漫游奇境記》中的互文性[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02期
10 溫彤;;互文性理論與文學翻譯批評研究[J];作家;2009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胡偉麗;;外顯互文性與詩歌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蔣寅;對文學理論的技術要求[N];中華讀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江慧敏;京華舊事,譯壇煙云[D];南開大學;2012年
2 孫秀麗;克里斯蒂娃解析符號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玲玲;互文性理論與文學批評[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劉紹靜;從文本到超文本[D];山東大學;2005年
3 嚴斌;從互文性視角看譯者角色[D];湘潭大學;2006年
4 鄧軍;熱奈特互文性理論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5 馬秋利;譯者主體的互文性視角[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6 葛桐;互文性與文學理論建構[D];山東大學;2007年
7 李晶晶;后現(xiàn)代視域中的互文性研究[D];湖北大學;2012年
8 趙渭絨;因陀羅之網(wǎng):互文性與文學空間[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樊文岑;后現(xiàn)代主義視野下互文性理論的演進[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蔡亞洲;從互文性理論析加里·斯奈德英譯寒山詩[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571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15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