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造型藝術對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影響
本文選題:非洲人 + 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 參考:《文藝爭鳴》2010年04期
【摘要】:正非洲的造型藝術對現(xiàn)代西方藝術有著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在面具和雕塑方面。工業(yè)革命以后,千篇一律的寫實作品窮途末路,人們對藝術審美的更高要求呼喚全新的藝術風格和不同的藝術作品出現(xiàn)。歐洲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得以顛覆。藝術家一反傳統(tǒng)的風格,力求表現(xiàn)人類最本真,最自然的一面,于是開始尋求新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Abstract]:Plastic arts in Africa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modern Western art, especially in masks and sculptures.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ll kinds of realistic works end in the end, and the higher demand for art aesthetics calls for the emergence of new artistic styles and different works of art. Traditional European values were subverted. Instead of traditional style, artists strive to express the most authentic and natural aspects of human beings, so they begin to seek new form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非洲藝術研究中心;浙江財經(jīng)學院藝術學院;
【分類號】:J0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何淑英;;《秀拉》:毀滅與創(chuàng)造并存的隱喻世界[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習傳進;“表意的猴子”:論蓋茨的修辭性批評理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王敏;根的斷裂與重建——《所羅門之歌》解讀[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4 陳法春;美國黑人文學對“美國夢”的雙重心態(tài)[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5 陳法春;《樂園》對美國主流社會種族主義的諷刺性模仿[J];國外文學;2004年03期
6 顏運秋;非洲司法制度的本土化與外來化[J];西亞非洲;200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姜智紅;論文明的多樣性[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2 焦小婷;多元的夢想[D];河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偉東;尼日利亞仲裁制度初探[D];湘潭大學;2002年
2 曾霞;康拉德在《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義表現(xiàn)[D];河南大學;2003年
3 李冬鵬;心靈的追尋[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蔣欣欣;托妮·莫里森筆下黑人女性主體性與民族性的建構[D];湘潭大學;2003年
5 劉鴻雁;“尋根”與“飛翔”——《所羅門之歌》的歷史文化意義分析[D];吉林大學;2004年
6 趙智蕓;尋找黑人女性的自我[D];內蒙古大學;2004年
7 王敏;記憶的力量[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鐘京霞;[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9 王道水;論莫里森《寵兒》中的黑人解放之路[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王欣;走進托尼·莫里森的黑人女性世界[D];黑龍江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展覽推介[J];美術文獻;2010年01期
2 余丁;;美國現(xiàn)代藝術的市場與收藏[J];藝術.生活;2007年04期
3 楊戈斌;;“抽象表現(xiàn)主義”與美國藝術的崛起[J];文藝研究;2011年07期
4 ;海外傳真[J];美術;2011年05期
5 ;展覽推介[J];美術文獻;2011年03期
6 ;展訊[J];繽紛;2011年07期
7 米子;;作為觀念的“存在”——提諾·賽格爾作品在中國首次展出[J];榮寶齋;2011年08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非洲藝術家繪得印象深圳[N];深圳商報;2010年
2 程竹;收藏界刮起非洲風[N];中國文化報;2007年
3 焦波;奧巴馬藝術政策初現(xiàn)端倪[N];中國文化報;2009年
4 方亮;征服與偷竊:藝術的注腳[N];中國經(jīng)營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馮倩 編譯;2010年藝術權力百強榜出爐[N];中國文化報;2010年
6 戴亭;重慶藝術團首赴南非訪演[N];中國文化報;2008年
7 早報記者 徐佳和;除了畢加索 還有很多人[N];東方早報;2010年
8 本報駐約翰內斯堡記者 馬海亮;“感知中國·南非行”演出深受歡迎[N];經(jīng)濟日報;2006年
9 馬曉毅;在非洲藝術品市場“淘寶”[N];光明日報;2007年
10 上海社會科學院 吳雅凌;潘多拉的記憶[N];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方華;政策和公眾需求與當代英國藝術博物館的管理[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彩;20世紀以來中國對非洲藝術的認知[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健;第75屆惠特尼雙年展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1158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11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