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與政治、經濟關系的重組及文論范式的轉型
本文選題:文論范式轉型 + 經濟體制轉型 ; 參考:《藝術百家》2010年04期
【摘要】:文論范式轉型與經濟體制轉型密切相關,在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文藝與政治的關系構成文論的主要問題,而新時期以來圍繞文藝商品化、通俗文藝、金庸小說經典化、人文精神、大眾文化、新理性精神等話題的學術論爭,昭示著文藝與經濟關系問題逐漸凸顯出來,而這與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有關。如何處理好文藝與經濟的關系,將是中國當代文藝及其理論進一步發(fā)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Abstract]:The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ry the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ystem. Under the traditional planned economy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politics constitutes the main problem of literary theory, while since the new period, it has been centered arou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popular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canonization of Jin Yong's novels. The academic debates on humanistic spirit, popular culture and new rational spirit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econom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transition to market economy system. How to deal wel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economy will be an important problem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art and its theory.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基金】: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課題“中國當代文藝學學術史”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I0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方喜;“文學死亡”事件中的消費主義神話[J];文學評論;2005年05期
2 劉方喜;;試論“自由時間”的雙重內涵及兩種價值趨向[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年09期
3 劉方喜;;三種時間、三種活動:馬克思“審美生產主義”初探[J];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田晉芳;90年代中國小說創(chuàng)作的消費主義轉向[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年
2 李娟;危機與突圍[D];鄭州大學;2006年
3 郝利瓊;薩克塞生態(tài)哲學思想探析[D];吉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向榮,曾瑩;西美爾“距離”的現(xiàn)代性解讀[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海鵬;;淺析池莉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市民文化精神[J];殷都學刊;2007年01期
2 王苗;黃戟;;社會轉型內容的把握與撰寫[J];中國地方志;2006年03期
3 孟濱;;中國現(xiàn)代設計教育芻議——我國設計教育現(xiàn)狀問題分析[J];藝術教育;2006年10期
4 張桂華;多性伙伴的結構功能解釋——評《中國多性伙伴個案研究》[J];博覽群書;2005年09期
5 張瑞;李勇敢;趙佳;;郭愛民 人生和學術的“朝圣者”[J];創(chuàng)新科技;2005年05期
6 彭京宜;德治:新世紀的呼喚[J];新東方;2002年Z1期
7 咸亞芹,李強;醫(yī)療行業(yè)道德問題不容忽視[J];探索與求是;2002年05期
8 王愛豐,陳勇軍;經濟體制轉型與我國體育事業(yè)管理體制的改革[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9 李武林,李光耀;評盧梭論科學、藝術進步與道德墮落[J];文史哲;2000年04期
10 石敦國;經濟意識轉型與經濟體制轉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傅爾基;;從傳統(tǒng)計劃經濟的主體地位到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主導作用——上海國資國企改革開放30年的主線分析[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8)[C];2009年
2 翟振武;陳衛(wèi);;中國的社會變化與家庭福利——體制轉型、家庭變化對家庭福利的影響[A];中國社會服務政策與家庭福利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注重經濟發(fā)展的人文含量[A];北京建設節(jié)約型城市研討會專輯[C];2006年
4 孫秋楓;李健;;行政權力與經濟權力的博弈對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啟示[A];第五屆國有經濟論壇“海峽兩岸企業(yè)改革與重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王登嶸;馬向明;周春山;;轉型時期基礎設施供給演變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以東莞為例[A];2004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6 韋慶峰;;對中國國有體育企業(yè)民營化的探討[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7 鄭鷺賓;王立新;郭曉東;邵金亭;;上海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yè)足球專項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8 杜志娟;苗大培;;體育公共物品的供給方式——公共服務與非營利組織理論的視角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9 浦再明;;“三維結構”改革系統(tǒng)論——源于上海的實踐[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中)[C];2004年
10 張建華;;突出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戰(zhàn)略性地位[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 常修澤;中國面臨“第三波轉型”[N];北京日報;2010年
2 臧光明;探索供銷社發(fā)展的新路子[N];陜西日報;2010年
3 記者 周英峰 劉錚;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造假局部可能加重[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4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留學專家服務中心 言字s,
本文編號:20977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09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