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類等級的發(fā)生學考察
本文選題:文類 + 文類等級; 參考:《社會科學輯刊》2011年02期
【摘要】:文學史上文類之間的關系千姿百態(tài),文類等級是其中"最為活躍的關系"之一。文類等級的發(fā)生與一定社會階段中社會等級的劃分、統(tǒng)治階級意識形態(tài)作用以及文學主體一定的文學觀念具有密切關系。文學作品存在層次的多維性,帶來文類等級標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得文類等級對象范圍具有開放性,從而最終決定了文類等級構成的歷史性和策略性。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ve categories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s varied, and the rank of literary category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relations. The occurrence of literary classifi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vision of social class in a certain social stage, the role of ideology of the ruling class and the literary concept of the literary subject.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literary works brings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and makes the scope of the literary classification objects open, which ultimately determines the historical and strategic composition of the literary classification.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0CZW001) 江蘇省教育廳高!扒嗨{工程”(2010-2013)資助項目
【分類號】:I0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平;《聊齋志異》在清代的傳播[J];蒲松齡研究;2003年04期
2 周全田;禪思與詩思的比較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3 周志高,劉縣軍;《德伯家的苔絲》悲劇成因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4 鄭雅寧;論沈t熛非礪鄣睦方叫約吧鈐隊跋靃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5期
5 張東焱;論中國當代小說中的反諷[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2年01期
6 鄭志良;論乾隆時期揚州鹽商與昆曲的發(fā)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7 張曄;徜徉在大自然中的人——談盧梭“回歸自然”的思想與華茲華斯自然詩[J];北方論叢;2001年06期
8 劉艷茹;語言的結構之思——索緒爾哲學語言觀述評[J];北方論叢;2005年02期
9 童慶炳;經驗、體驗與文學[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10 仝冠軍;論編輯與出版結構的優(yōu)化[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高堅;高紅艷;;新聞理論研究中的方法論試探[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2 江耘;;香港電視新聞之特點分析[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3 任光偉;;中國戲劇治史方法的再探討——兼論儺戲在中國戲劇史上的作用和地位[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段風麗;;論《克麗斯德蓓》的宗教主題及其來源[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胡紹華;;聞一多詩歌與英美近現代詩[A];“湖北作家與外國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文師華;;淺談湯顯祖重“曲意”的戲曲觀[A];'2006中國·撫州湯顯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穎;;華茲華斯田園詩的美學風格[A];中外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楊飛;;花雅主體的嬗變與戲曲史的演進[A];山西長治賽社與樂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奎軍;歷史、文學文本、文學價值——以賽金花題材文學作品為個案[D];暨南大學;2001年
2 彭文釗;俄語語言世界圖景的文化釋義性研究:理論與方法[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雋鴻飛;發(fā)展:人之生存方式的變遷[D];黑龍江大學;2002年
4 厲震林;中國優(yōu)伶性別表演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2年
5 黃大宏;唐代小說重寫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6 傅新營;宋代格韻說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7 盧壽榮;李漁戲曲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周穎;閱讀之旅:從主體性到修辭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胡建次;中國古代文論“趣”范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10 閻建軍;長期利潤模型及其在養(yǎng)老基金參與公司治理中的應用[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建華;元代婚戀劇與唐代愛情傳奇作品的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2 陳海靜;美丑之間[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3 華偉麗;試論明末清初傳奇中的風情喜劇[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左其福;論湯顯祖的“唯情”文學觀[D];湘潭大學;2001年
5 周春林;藝術語言運思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楊育彬;普通語言與藝術語言的功能比較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王敏芝;“傳媒文學批評”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8 于霞;戰(zhàn)國名實之辯的文化解釋[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9 徐仕敏;社會信息能力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10 呂燕;文學虛構理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斯蒂芬·梅恩;郭紅梅;;零派[J];世界美術;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8906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890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