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鏡子說譜系的圖像意識內涵
本文選題:“鏡子說” + 表象理論 ; 參考:《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摘要】:從歷史與邏輯相一致的原則立場出發(fā),采用黑格爾的表象理論對"鏡子說"的圖像意識內涵進行探究,可以甄別出在共有的"鏡子"譬喻之下的"模仿說""再現(xiàn)說",現(xiàn)實主義標舉的"典型"理論和"反映說",自然主義追求的"屏幕理論"和象征神話模式,以及法國新小說的"純物主義"理論等之間的精微差別。這種新穎的跨學科研究方法不僅深化了對"鏡子說"現(xiàn)實主義美學譜系內涵的理解,同時也初步提供了從視覺文化角度對經典文藝學命題進行別樣闡發(fā)的范例與新的路徑。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sistent principle of history and logic, Hegel's representation theory is used to probe into the meaning of image consciousness of "Mirror Theory". We can identify the "imitation theory" and "reproduction theory" under the common "mirror" metaphor, the "typical" theory and the "reflection theory" of realism, the screen theory and the symbolic mythological model pursued by naturalism. As well as French new novel "pure materialism" theory and so on the subtle difference. This new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 not only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Mirror Theory" realism aesthetic pedigree, but also provides an example and a new way to interpret classical literary and art proposi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culture.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文學院;
【基金】:2008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課題“‘文化轉向’與視覺文化研究”(編號:08CZW007) 重慶市高等學校優(yōu)秀人才資助計劃項目“視覺文化轉向與當代美學的轉型”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0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劉洪濤;中國的世界文學史寫作與世界文學觀[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孫霏;;論《雙城記》中的人道主義[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3 馬強才;略論《神曲》“元故事”敘事結構——兼說熱奈特的敘事分層及元故事的功能[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4 劉麗瓊;戴著鐐銬跳舞——論《包法利夫人》中愛瑪的愛情追求[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4期
5 邰杰;;觀念賦予形式的價值——蘇州古典園林的空間價值芻議[J];建筑知識;2006年04期
6 楊振之;鄒積藝;;旅游的“符號化”與符號化旅游——對旅游及旅游開發(fā)的符號學審視[J];旅游學刊;2006年05期
7 賈艷萍;;女人和貓——析海明威短篇小說《雨中的貓》的象征意義[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8 戰(zhàn)曉峰;論《菊花》一文象征手法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9 范亞峰;憲法解釋的可能性[J];政法論壇;200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之昂;膚覺經驗與審美意識[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肖佩華;市井意識與現(xiàn)代中國市民小說[D];河南大學;2006年
3 楊賢宗;文藝復興觀念、建筑原理和美術風格[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馮民生;中西傳統(tǒng)繪畫空間表現(xiàn)比較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6年
5 趙榕;當代西方建筑形式設計策略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6 王志軍;上!耙怀蔷沛(zhèn)”空間結構及形態(tài)類型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7 王云亮;話語的轉型[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8 田歡;維吾爾族視覺藝術的族群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9 周保彬;海因里!の譅柗蛄炙囆g風格理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彬;當代流行歌曲的修辭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青青;歐洲中世紀文學象征思想及其特征[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孫秋英;海明威的個性特質與創(chuàng)作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溫洋;雕塑與建筑—雕塑藝術中的建筑聯(lián)系[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4 胡天君;談馬里亞尼繪畫藝術的后現(xiàn)代特征[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徐香;回到原點再出發(fā)[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全玲;對寫實素描的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永奇;托爾斯泰筆下女性人物形象的性別文化闡釋[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鄧晗;產品設計中的感覺要素[D];湖南大學;2006年
9 蘇珂;家具設計中龍鳳圖案的裝飾藝術與技術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10 鄒軼泓;從馬奈到馬蒂斯[D];南京藝術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17861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78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