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死而復生——關于文學作品中的想象之二
本文選題:死而復生 + 文學作品 ; 參考:《文藝爭鳴》2009年01期
【摘要】:正去年九月里的一個早晨,我走在德國杜塞爾多夫的老城區(qū)時,突然看見了海涅故居。此前我并不知道海涅故居在此,在臨街的聯排樓房里,海涅故居
[Abstract]:One morning in September last year, I was walking in the old town of Dusseldorf, Germany, when I saw Heine's former home. I didn't know Heine's former residence was here. Heine used to live in a street building.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
【分類號】:I0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翁宇;“МОЖНО+S~2”結構[J];外語學刊;1980年01期
2 郭聿楷;俄語句法中的重指結構[J];外語學刊;1980年04期
3 余行達;談文學作品中的數目字[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4 林家平 ,胡崇健;語文教學要實事求是地評價魯迅作品[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5 李敬敏;文學教學應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6 張長青 ,張會恩;劉勰的文學批評論——《文心雕龍·知音》篇淺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7 斧銳;劉勰對創(chuàng)作想象主要特征的認識[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8 王暢;“雕飾”與“樸素”——淺談文學語言的美與真[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9 周紹曾;論偶然性情節(jié)[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10 馬達;關于文學作品教學的探討[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鄧笛;;譯者的風格[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2 胡菊茹;;漫談《金瓶梅》人物語言的藝術特點[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3 孫昌武;;中晚唐的禪文學[A];唐代文學研究(第三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五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4 陳炳良;;劉方平《月夜》探析[A];唐代文學研究(第七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八屆年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5 施光亨;李明;;文學作品與中高級漢語教材[A];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7年
6 (讠贊)井唯允;徐揚;;關于漢語被動句“被、叫、讓、給”的互換性[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7 周燕語;;漢語“!弊旨跋嚓P詞語的文化性[A];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6年
8 李振杰;;報刊詞語和報刊語言課教學[A];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5年
9 馮茜;;歐美文學中的神話和宗教色彩[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10 張?zhí)m珍;;從馬洛的尋覓看文明的墮落[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程邦海;文學作品中的“反!泵鑼慬N];安徽日報;2000年
2 陳戎;我們是否還需要文學經典[N];北京日報;2000年
3 鵬馳 杜瑩;讓湖北萬向節(jié)再次騰飛[N];中國汽車報;2000年
4 何龍;廣州影視熱衷改編文學作品[N];中國文化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非有;通過網絡傳播的文學作品均屬網絡文學[N];科學時報;2000年
6 毛文;蘋果公司續(xù)寫傳奇[N];市場報;2000年
7 任志祥 朱云良;熱電聯產為“小火電”辟生路[N];中國建設報;2000年
8 本報記者 舒晉瑜;抗美援朝文學作品今昔[N];中華讀書報;2000年
9 雷新鴻 李群室;讓景點在文學作品中活起來[N];中國旅游報;2001年
10 劉昶;《插圖拾翠》瞥中國近現代圖書插圖藝術[N];重慶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奎軍;歷史、文學文本、文學價值——以賽金花題材文學作品為個案[D];暨南大學;2001年
2 張羽;泰戈爾與中國現代文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支宇;韋勒克詩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4 司馬周;茶陵派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俞明;歷史名勝與中國古代文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侯文學;淑周楚之豐烈——揚雄作品的文化闡釋[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李珉;明清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8 莊文永;陳香梅文學中的文化精神[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9 趙慧平;文學批評的存在方式[D];復旦大學;2003年
10 鄭永樂;先秦兩漢魏晉六朝舞蹈文學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歐美;文學世界的詩性品格[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2 曹保平;母語教學語法的定位[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3 徐英淑;論《春香傳》中的倫理思想[D];延邊大學;2000年
4 宋瑋;關于情景符號·語言意義·文學心理文體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5 張勝利;論文學的宇宙境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6 陸全;論隱喻的本質與意義[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7 苗惠卿;《紅樓夢》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重復及其意義[D];鄭州大學;2000年
8 趙鍇軍;[D];鄭州大學;2000年
9 劉丹寅;論文學鑒賞的主體介入[D];暨南大學;2000年
10 張明;文學作品意義闡釋的歷史變異性初探[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17781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77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