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文論“失語癥”現(xiàn)狀及“重建”的可能性

發(fā)布時間:2018-03-18 00:02

  本文選題:中國文論 切入點:失語癥 出處:《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古代文論話語在當今只是一種知識形態(tài),對中國文學日常生活缺乏影響,F(xiàn)代時期,一般性文學理論實際上可以區(qū)分為"古代文論型"和"西方文論型"兩種類型。建立一種龐大的、包容中西的文學理論體系,將不同的觀念、不同的立場以及不同的批評方法融合在一起,這不過是一種理想,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中西方文論之所以只能整合,不能融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們是異質(zhì)性的。"重建"不應該是推倒重來。"古代文論型"與"西方文論型"兩種文學理論可以并行存世。
[Abstract]:The discourse of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is only a form of knowledge at present, which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daily life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fact, general literary theor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different methods of criticism is but an ideal, in fact, impossible. The reason why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can only be integrated, cannot be integrated, The most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they are heterogeneity. "Reconstruction" should not be pushed back.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can exist in parallel.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教育部社科規(guī)劃課題“中西詩學話語比較研究”(07JA751021)
【分類號】:I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曹順慶,吳興明;中國傳統(tǒng)詩學的“異質(zhì)性”概說[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2 童真;西方文論話語的“中國化”——可能性與現(xiàn)實性[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心宇;淺析《李爾王》中的悖論與反諷[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周小儀;從形式回到歷史——關(guān)于文學研究方法論的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3 馮黎明;張榮翼;唐鐵惠;何錫章;樊星;胡亞敏;王兆鵬;李建中;;全球化語境中的漢語批評(八人談)[J];長江學術(shù);2006年03期

4 馬友平;試述接受美學中的“意義未定和空白”及讀者的閱讀[J];渝西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5 古巖;新世紀的文學批評是怎樣的批評——當下文學批評的困惑與走向[J];當代文壇;2000年02期

6 羅小云;從接受到對話——改革開放后美國文學研究在我國的復興[J];當代文壇;2002年06期

7 黃海琴;新歷史小說研究綜述[J];當代文壇;2003年05期

8 張金梅;中國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及其融合中西文論的努力——以錢中文、童慶炳為例[J];當代文壇;2005年06期

9 殷曉芳,任志鵬;仿擬的運作機制及其在后現(xiàn)代文化語境中的表現(xiàn)[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傅書華;歷史真實 人的存在 敘事策略——新歷史小說研究述評[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曹順慶;;跨文明比較美學研究[A];“美學與多元文化對話”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君仁;花兒王朱仲祿[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 閆月珍;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批評研究的進程[D];暨南大學;2002年

3 閻嘉;多元文化與漢語文學批評新傳統(tǒng)[D];四川大學;2002年

4 張榮翼;沖突與重建[D];四川大學;2002年

5 徐新建;民歌與國學[D];四川大學;2002年

6 葉虎;20世紀后期中國文學思潮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陽文風;宗白華與中國現(xiàn)代詩學[D];暨南大學;2003年

8 姜飛;在解構(gòu)中建構(gòu)[D];四川大學;2003年

9 羅顯勇;論二十世紀大陸與臺灣鄉(xiāng)土小說的母題及其文化淵源關(guān)系[D];復旦大學;2003年

10 周敬山;從“藝術(shù)偏至”到“政治偏至”[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現(xiàn)娟;陶淵明:一個任真自得的美學存在[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2 吳鋒;現(xiàn)代新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國貞;論“文氣”說與作家人格的涵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易小斌;后殖民理論語境下的中國當代文論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張銳;當代中國文論建設的得與失[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6 于鯨;后現(xiàn)代主義的回響:《百年孤獨》與’1985尋根小說[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7 鐘筱涵;李漁戲曲結(jié)構(gòu)論[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陸正蘭;二十世紀詩歌中母親形象及其文化含義變遷[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彭玲姣;精神分析文論視野中的簡·奧斯丁[D];湘潭大學;2002年

10 王芳;波伏娃的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及其影響[D];湘潭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恩普;《文賦》文學創(chuàng)作心理學探討[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王一川;;西方文論的知識型及其轉(zhuǎn)向——兼談中國文論的現(xiàn)代性轉(zhuǎn)向[J];當代文壇;2007年06期

3 翁禮明;疏離與倒置——對20世紀中國文論與文學的反思[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李建中;辨體明性:關(guān)于古代文論詩性特質(zhì)的現(xiàn)代思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5 李建中,閻霞;從寄生到彌漫——中國文論批評文體原生形態(tài)考察[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6 張榮翼;關(guān)于普適性文學理論的思考[J];求索;2002年02期

7 楊星映;重建中國文論話語與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年03期

8 曹順慶,譚佳;重建中國文論的又一有效途徑:西方文論的中國化[J];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05期

9 曹順慶,李思屈;再論重建中國文論話語[J];文學評論;1997年04期

10 朱立元;走自己的路──對于邁向21世紀的中國文論建設問題的思考[J];文學評論;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莊桂成;;中國文論現(xiàn)代轉(zhuǎn)型中的“蘇聯(lián)”因素[J];當代文壇;2011年04期

2 孫敏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的中國文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29期

3 王超;;變異學與比較文學可比性疆域的墾拓——論比較文學變異學的核心價值體系[J];青年文學家;2011年14期

4 曹順慶;羅富明;;“失語癥”與中國文論的“話語轉(zhuǎn)換”[J];紅巖;2011年S2期

5 曹順慶;黃文虎;;中西比較中的求同趨勢與漢學主義之根源[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04期

6 徐向陽;;漢譯西方詩學話語空間的拓展——摭論代迅先生《西方文論在中國的命運》的理論視界[J];名作欣賞;2011年20期

7 張永清;劉鋒杰;;主持人的話[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郭云;;論西方文論的中國化[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蔣進國;;重估中國現(xiàn)當代文論的價值——兼及當代文論傳承的三個維度[J];紅巖;2011年S2期

10 李錦;;他者視域——宇文所安的中西闡釋學比較[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浪平;;原創(chuàng):關(guān)于中國文論建設的思考[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shù)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2 周平遠;;從文藝社會學看中國文論30年[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3 胡疆鋒;;西風東漸30年——西方文論與新時期中國文論建設[A];改革開放30年中國文學與文學批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代迅;;漢譯西方文論探究[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楊俊蕾;;當代意義危機與精神價值重建:文論“現(xiàn)代性”形成的一種描述[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6 單小曦;;“文學是一種審美意識形態(tài)”命題解構(gòu)[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shù)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7 許明;;作為科學的文藝學是否可能[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王連功;陳艷梅;孟方;;在發(fā)展中繼承馬克思主義文論[A];馬列文論研究——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9 歐陽友權(quán);;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問題與契機[A];馬列文論研究——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譚好哲;;追求有思想活力的文論創(chuàng)新[A];馬列文論研究——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戴冠青;中國文論的焦慮與選擇[N];文藝報;2005年

2 北京語言大學 高旭東;說自己的話[N];社會科學報;2004年

3 樂黛云;《中國文論:英譯和評論》中西文論互動的新視野[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積意;中國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N];文藝報;2000年

5 趙崇璧;“新世紀文藝學的發(fā)展走向”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N];文藝報;2006年

6 主持人 顧祖釗;中國文論:直面“浴火重生”[N];社會科學報;2005年

7 曹順慶;文學理論的世紀轉(zhuǎn)折[N];中國藝術(shù)報;2004年

8 張興成;總結(jié)·兼容·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2003年

9 鄧艮;跨文化閱讀:拋開概念的積木[N];中華讀書報;2006年

10 崔立秋;文學理論遭遇危機了嗎?[N];河北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金;中國文論與西方詩學的對話與批判[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2 王興文;德里達文學理論批評思想與中國文論話語的轉(zhuǎn)換[D];蘭州大學;2007年

3 甘甜;拉康主體理論在中國的傳播及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4 舒坤堯;危機:文學理論的正常狀態(tài)[D];鄭州大學;2005年

5 袁偉軍;異域之鏡[D];暨南大學;2008年

6 肖紅柳;《文藝理論研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馬偉;宇文所安的唐詩譯介[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李玉華;劉若愚《中國文學理論》探要[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9 曾珍;宣言?抑或憂思![D];四川大學;2007年

10 謝春艷;羅曼·雅各布遜詩性功能理論闡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2707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62707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9bd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