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能指與所指的歷史演進
本文關(guān)鍵詞: 原型理論 能指 原始所指 所指延展 集體無意識 原始意象 榮格 原始模式 三個發(fā)展階段 宗教 出處:《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原型"概念自出現(xiàn)以后被廣泛用于神學、宗教、哲學、心理學和文學等領(lǐng)域的研究。隨著不同學者對原型概念的具體闡釋,不僅使原型的能指統(tǒng)一化,所指得到多次延展,能指與所指之間的張力越來越大,還清楚地顯示了原型能指與所指的三個發(fā)展階段。
[Abstract]:The concept of archetyp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ology, religion,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literature since its emergence. With the concrete interpretation of archetypal concept by different scholars, it not only unifies the signifier of archetype, but also extends it many times. The tension between signifier and signifier is increasing, and the three stages of archetypal signifier and signifier are clearly shown.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I0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愛珍;充要條件與原型理論釋義功能之比較[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2 徐云珠;原型理論和半情態(tài)動詞語義學[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3 李秀云;美學、符號學視野中的童話與神話[J];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4 陳江華;原型理論范疇與英語時態(tài)范疇化的認知研究[J];文教資料;2005年28期
5 章宜華;論充分必要條件與原型理論釋義功能[J];辭書研究;2001年04期
6 嚴澤勝;能指與主體間性的辯證法——拉康對《被竊的信》的另類解讀[J];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01期
7 韓勇強;李小華;;致使結(jié)構(gòu)的認知原型[J];考試周刊;2007年07期
8 D.A.克魯斯;榕培;;原型理論與詞匯語義學(上)[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2年04期
9 程國君;“朦朧后”詩派的詩歌語言考察[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10 宋家典;;榮格原型理論淺釋[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濤;;三譯論/形譯、意譯、神譯[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5年會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2 丁研;李福印;;漢語情感詞范疇:一項實證及對比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陳林華;;原型在創(chuàng)建文化品牌與塑造品牌文化中的應(yīng)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4 王仁強;;原型理論與翻譯研究[A];國際譯聯(lián)第四屆亞洲翻譯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楚東曉;趙江洪;;基于原型的產(chǎn)品形態(tài)設(shè)計研究[A];2005年工業(yè)設(shè)計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陳柏喜;;“付費采訪”現(xiàn)象的符號學解讀——以“李銀河事件”為研究樣例[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6年
7 陳林華;;原型在創(chuàng)建文化品牌與塑造品牌文化中的應(yīng)用[A];200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首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張傳彪;;對漢字語境下后現(xiàn)代解構(gòu)主義的質(zhì)疑[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唐樹華;;原型與意義推斷-動詞break之原型與意義推斷實證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10 張鳳娟;;從原型理論看及物性物質(zhì)過程的非標記現(xiàn)在時態(tài)——對Halliday點的質(zhì)疑[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曉琳;榮格、原型理論與中國[N];中華讀書報;2005年
2 鵬云;反壟斷能指靠誰[N];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
3 劉鋒杰 莫先武;援“詩”入“學”的創(chuàng)造[N];中華讀書報;2004年
4 鄧曉芒;從“語言學轉(zhuǎn)向”到“文字學轉(zhuǎn)向”?[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5 黃小邪;電影和足球:在中國與韓國[N];北京日報;2002年
6 戚德志;低素質(zhì)出低水平[N];解放日報;2000年
7 張昕;淺談商標的顯著性(一)[N];中國知識產(chǎn)權(quán)報;2009年
8 ;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提供理論基礎(chǔ)[N];人民日報;2000年
9 中山大學 程文超;在言象結(jié)合中拓展意義空間[N];文藝報;2001年
10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 汪民安;疾病的兩種闡釋方式[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楊麗娟;原型理論與后現(xiàn)代語境下文學的文化批評建設(shè)[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安娜·尼科年珂;中西文化原型與《故事新編》[D];吉林大學;2005年
3 孫剛;《故事新編》文化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紅;建筑原型的闡釋[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劉傳江;原型理論在詞義分析中的應(yīng)用[D];吉林大學;2005年
3 林懿;一般現(xiàn)在時的原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唐樹華;原型與意義推斷——基于多義基本動詞BREAK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5 陸禾禾;《小妖精集市》原型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6 何俊芳;語法隱喻的認知闡釋[D];西北大學;2006年
7 李澤娟;典型性對詞義變化的影響及其認知理據(jù)[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8 孫娟;認知語言學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yīng)用[D];山東大學;2006年
9 易雪梅;翻譯本質(zhì)的原型理論詮釋[D];西南大學;2006年
10 劉宇新;空洞的能指[D];河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467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54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