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文學批評的視界——胡亞敏教授訪談錄
本文關鍵詞: 中國當代文學批評 經典馬克思主義 比較文學研究 民族主義 文學理論 詹姆遜 馬克思主義文論 理論與批評 結構主義敘事學 意識形態(tài) 出處:《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Abstract]:......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吉首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方文論關鍵詞與當代文學批評”(07BZW005)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后現(xiàn)代消費文化景觀中的審美政治”(09C803)
【分類號】:I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紹俊;;理論動態(tài)[J];南方文壇;2010年02期
2 劉紅衛(wèi);;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的發(fā)生和發(fā)展[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歐陽謙;;開掘歷史唯物主義的文化維度[J];求是學刊;2010年01期
4 焦垣生;胡友筍;;文學與政治關系言說的反思與重述[J];人文雜志;2010年02期
5 牛學智;;失重與軟弱:當前文學批評的含混面影[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王浩斌;;西方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歷史邏輯——以市民社會為核心的考察[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0年02期
7 余擁軍;;從憐憫到慈悲 讀田曉菲的《留白》[J];出版廣角;2009年06期
8 熊元義;;對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發(fā)展的推動[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9年06期
9 王琦;;淺議瞿秋白現(xiàn)實主義文藝思想的思想淵源[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姚楠;;新世紀中國當代文學批評需要學術權威[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桂珍;桑維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守昌;;我這三十年——從第一次“蕪湖會議”至今日“蕪湖會議”(提要)[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3 李華榮;;平等主義的良心——柯亨思想的一種政治哲學考量[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4 李華榮;;平等主義的良心——柯亨思想的一種政治哲學考量[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馮顏利;王雄;;柯亨的公正思想初探[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王鳳才;;繼承與超越、解構與重建——后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關系闡釋[A];“后現(xiàn)代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鄭青;;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經典馬克思主義的特征評述[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8 馬艷;;論現(xiàn)代政治經濟學數(shù)理邏輯表達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價值[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7年
9 陳錫喜;;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重構[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10 趙勇;;論開放條件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整合[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媛;當代視野下的列寧和列寧主義[N];文匯報;2010年
2 俄羅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莫斯科大學教授 V.布洛夫;失敗的只是社會主義的蘇聯(lián)模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華東師范大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任 陳錫喜;有必要重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N];社會科學報;2008年
4 [斯洛文尼亞]齊澤克 王曉群 編譯;齊澤克:抵制就是投降[N];社會科學報;2008年
5 通訊員 朱強邋黃文楊;湖南文理學院舉辦改革開放30周年研討會[N];常德日報;2008年
6 承儀;扎實推進我國民族理論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7 統(tǒng)籌撰稿 單紀文 本節(jié)撰稿 劉麗波;引爆知識的核能[N];消費日報;2008年
8 李金宇;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芻議[N];戰(zhàn)士報;2008年
9 涂秋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化[N];四川日報;2007年
10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哲學教授 道格拉斯·凱爾納;消費社會:法蘭克福學派與波德里亞的觀點[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萬希平;政治哲學視域下的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2 周凡;霸權接合的哲學批判[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旭;聯(lián)合:一種新的政治范式[D];華僑大學;2009年
2 胡燕;永遠歷史化[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3 蘇雪蓮;“革命文學”論爭中的階級話語[D];西南大學;2006年
4 孫琳瓊;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審美關懷[D];黑龍江大學;2006年
5 李勝;試論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觀[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曹霽;張楊電影研究[D];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2004年
7 劉亞斌;葛蘭西文化霸權理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黃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能取向[D];電子科技大學;2002年
9 王鵬;沃勒斯坦世界體系理論簡論[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1年
10 黃海;諾思“新古典國家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5397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53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