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xiàn)實主義藝術真實論的歷史告別——新時期以來藝術真實問題討論的基本思考與批判
本文關鍵詞: 藝術真實論 生活真實 現(xiàn)實主義 生活本質(zhì) 高于生活 真實性 文學作品 藝術作品 主流文學 網(wǎng)絡文學 出處:《文藝評論》2010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上世紀80年代前后,我國文藝理論界曾對"藝術真實"問題展開過一次大討論。這次討論以1980年《紅旗》雜志第四期發(fā)表的李玉銘、韓志君的文章《對"寫真實"說的質(zhì)疑》為開端,展開了將近三年左右的論爭,各種關于藝術真實的概念層出不窮,但可以大致概括為以下觀點:藝術真實必須以生活真實為根據(jù)、為源泉,是對生活本質(zhì)、規(guī)律的深刻揭示;藝術真實應當高于生
[Abstract]:Just around -20s, there was a great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artistic reality"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ists. This discussion was based on Li Yuming, published in the 4th issue of Red Flag magazine on 1980. Han Zhijun's article, "questioning the Theory of Writing Truth", began with nearly three years of controversy, and various concepts of artistic reality emerged in endlessly. But it can be summed up as follows: the artistic truth must b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life, as the source, it is a profound revelation of the nature and law of life, and the artistic truth should be higher than the life.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J0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陸貴山;論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6期
2 黃浩;從“經(jīng)典文學時代”到“后文學時代”——簡論“后文學社會”的五大歷史特征[J];文藝爭鳴;200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淮南;“后文學時代”的文學性問題[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黃書泉;論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學經(jīng)典性[J];當代文壇;2004年04期
3 施秋香;季中揚;;文學經(jīng)典危機及其論爭述評[J];電影文學;2007年19期
4 石群山;;從文學青年到文學粉絲——試析改革開放30年青年讀者群的嬗變[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5 蓋生;文學理論的時尚化批判——以“后文學時代”為例[J];甘肅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6 楊增和;;消費文化機制下文學經(jīng)典話語權的嬗變[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7 王健;劉素敏;;后文學時代的“經(jīng)典焦慮癥”[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8 黃浩;黃凡中;;從文學信仰時代到文學失仰時代——對文學經(jīng)典主義的批判[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4期
9 劉淮南;;命題與問題:關于“后文學時代”——兼與黃浩先生商榷[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03期
10 季中揚;;文學經(jīng)典危機與文學教育[J];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黃書泉;;論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學經(jīng)典性[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生琳;向現(xiàn)實主義藝術真實論的歷史告別[D];吉林大學;2010年
2 王健;“經(jīng)典焦慮癥”透視——“后文學”視野中的“經(jīng)典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粵;回到文學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學;2004年
2 黃毅;話語權力和文學經(jīng)典的產(chǎn)生[D];暨南大學;2005年
3 李翠萍;紅色經(jīng)典《朝陽溝》的經(jīng)典化與去經(jīng)典化[D];暨南大學;2006年
4 高康;從“樣板戲”到電視連續(xù)劇[D];暨南大學;2007年
5 景俊美;陸貴山學術思想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6 張娟;古代文學經(jīng)典與影視改編[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孫丹;當下文化語境中的文學經(jīng)典問題[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關云波;論讀者介入對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D];云南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會平;;論藝術真實高于生活真實[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鄭昊;承繼之道——談油畫創(chuàng)作“現(xiàn)實主義”觀及其語言嬗變[J];藝術·生活;2005年02期
3 龔平;;約會藝術之都——19世紀法國美術漫談之四·現(xiàn)實主義畫派[J];中國美術;2011年04期
4 藍角;;光陰(外三首)[J];青年文學;2011年13期
5 陳平;;戚健故事:現(xiàn)實主義的守望者[J];大眾電影;2011年16期
6 郭玉川;王萍;;論東西方戲劇的藝術真實[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7 喜金剛;;旁觀[J];東方養(yǎng)生;2011年07期
8 康慨;;現(xiàn)實主義就是一種人道主義[J];中國新聞周刊;2011年25期
9 謝發(fā)偉;;淺談巴贊的真實觀念[J];青年文學家;2011年14期
10 邵大箴;;哀傷而抒情的——讀何多苓的畫[J];藝術·生活;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壽桐;;創(chuàng)造社文學的情緒寫實主義特征——兼論郭沫若創(chuàng)作的寫實傾向[A];“我的郭沫若觀”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陳瓊英;;作家池莉與美國文學中的歐·亨利[A];“湖北作家與外國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琳;;缺席的“在場”——試析紀錄片《東》中的現(xiàn)實觀[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4 祁志祥;;“真幻”說:中國古代文學的藝術真實觀[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黃建中;;對現(xiàn)實主義表演的再認識[A];新世紀電影表演論壇(下)——第八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文集[C];2001年
6 李寧寧;;論文藝現(xiàn)實主義問題的理論困境[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王仁銘;;《水滸》寫招安是否背離了現(xiàn)實主義?[A];水滸爭鳴(第四輯)[C];1985年
8 劉詩兵;;在現(xiàn)實主義寫實表演的大路上探索求新[A];電影表演創(chuàng)新集——第九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文集[C];2003年
9 孫清;;運用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走進21世紀的藝術天地[A];新世紀電影表演論壇(下)——第八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文集[C];2001年
10 蘇策;;八十抒懷[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克明;生活真實并不等于藝術真實[N];文藝報;2002年
2 孫丹林;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統(tǒng)一[N];錦州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何杰;表現(xiàn)生活真實 證明社會進步[N];中國商報;2010年
4 楊立元;現(xiàn)實主義不會迷失在理想[N];文藝報;2002年
5 曾鎮(zhèn)南;照徹世情望月圓[N];文藝報;2005年
6 ;《遙望南方的童年》關愛守護兒童[N];中國電影報;2008年
7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史論系 王方芳;透過百家金陵展看中國現(xiàn)實主義[N];美術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趙忱;查明哲:現(xiàn)實主義的舞臺宣言[N];中國文化報;2009年
9 王春梅;查明哲與他的“零零后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N];中國藝術報;2009年
10 雷達;關于現(xiàn)實主義生命力的思考[N];人民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國慶;落幕[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生琳;向現(xiàn)實主義藝術真實論的歷史告別[D];吉林大學;2010年
3 汪潔;七月派與中國現(xiàn)代革命文學思潮[D];山東大學;2005年
4 張澎;寫實與現(xiàn)實[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5 鄭國慶;形式、主體與現(xiàn)實[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孫新強;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法理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7 姜萌萌;幻象與現(xiàn)實·真實與虛假[D];上海戲劇學院;2006年
8 劉銀昌;蓋事雖《易》,,其辭則詩—《焦氏易林》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胡傳榮;國際關系的女性主義觀照:權力、沖突與發(fā)展問題的社會性別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岑瑋;女性身份的嬗變:海爾曼和諾曼戲劇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新艷;論藝術真實之維[D];新疆大學;2007年
2 汪敏;春秋時期的現(xiàn)實主義國家間政治思想[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李君;哈代悲劇觀在主要作品中的體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金艷花;朝鮮漢詩詩體演變論考[D];延邊大學;2005年
5 李曉明;茅盾、李無影30年代農(nóng)村小說的比較[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6 楊顯碩;巴人文學思想和文學批評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7 馬騁;論“易卜生主義”[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馬慧;德萊塞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主義特性[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張飆;現(xiàn)實主義雕塑在軍事題材創(chuàng)作中的地位[D];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
10 崔玲;現(xiàn)實與幻想的合奏:菲利普·羅斯的《鬼作家》中現(xiàn)實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的融合[D];廈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155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51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