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的邏輯起點——新時期以來“語言寫實主義”的實踐輪廓
本文關鍵詞: 中國當代藝術 傳統(tǒng)寫實主義 藝術語言 新時期 邏輯起點 當代性 中國文化 現(xiàn)代主義 中國藝術 境域構成 出處:《文藝研究》2011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0世紀初至今的一百年來,中國的現(xiàn)代藝術和當代藝術主流一直未能擺脫其外在規(guī)定的社會學思路,基于此,本文介紹中國當代油畫嘗試感覺主體探索的"語言寫實主義"。改革開放以來,這一探索呈現(xiàn)出經(jīng)典道路和生活體驗兩條路線,它們離開傳統(tǒng)寫實繪畫的所指中心,在物性感覺與題材觀念的境域構成與敞開中探索中國當代藝術的邏輯起點,在其超越實在物的主—客、心—物二元對立觀念的探索中,現(xiàn)代文化的基本思維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語言寫實主義"也是尋找中國文化當代性內(nèi)在依據(jù)的探索實踐。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the mainstrea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has been unable to get rid of the sociological thinking of its external stipulat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anguage realism" that Chinese contemporary oil painting attempts to explor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exploration has presented two routes: classic road and life experience. They leave the reference center of traditional realistic painting, explore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 feeling and subject matter concept, in which they transcend the main object of reality. The basic mode of thinking of modern culture has changed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mind-material duality". Therefore, "language realism" is also the exploration practice to find the intrinsic basis of the contemporary nature of Chinese culture.
【作者單位】: 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云南大學人文學院;
【分類號】:J120.9
【正文快照】: 21世紀以來,“當代性”成為中國藝術界頻繁討論的問題,這意味著中國藝術①正在發(fā)生整體性轉向,延續(xù)一個世紀之久的中國現(xiàn)代藝術正在成為過去。關于中國藝術的當代性研究,國內(nèi)外學者多從影響中國當代藝術的社會發(fā)展問題、中外當代藝術現(xiàn)象比較等角度進行分析。我以為,從中國當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安憶;陳丹青;;拿起鐮刀,看見麥田[J];大家;2002年01期
2 劉曉東;尊重現(xiàn)實[J];美術研究;1991年03期
3 陳丹青;;中國油畫的基本問題(上)——油畫藝術討論會書面發(fā)言[J];美苑;198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海令;;論孟京輝戲劇的奇觀化——以《琥珀》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2 光勝;;論波洛克繪畫的藝術特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3期
3 鄭洪明;;立體主義藝術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力分析[J];包裝工程;2009年03期
4 劉志兵;;略論德國表現(xiàn)主義藝術的構成形式[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蔣莉;;消費社會中的藝術功能[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6 何雨聲;藝術真實片論[J];巢湖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寧夏;;攝影與西方繪畫空間觀念的演變[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8 譚亞平;淺析現(xiàn)代繪畫與文學載體[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9 卿笑天;;摭談裝飾象征主義繪畫大師克里姆特的藝術[J];湘南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楊素萍;楊茂慶;;教育技術的后現(xiàn)代審視[J];電化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史修永;;從焦慮體驗的角度看表現(xiàn)主義的審美意蘊[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朱凡;;長不大的青春期 試論中國當代藝術中的“玩”及其危險性[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3 吉吉;;毛澤東圖像研究[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谷濤;體驗的邏輯—現(xiàn)象學視野下的美術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3 姜英;網(wǎng)絡文學的價值[D];四川大學;2003年
4 劉水平;大眾文化:意義的生成與理論的張力[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肖偉勝;現(xiàn)代性困境中的極端體驗[D];南京大學;2003年
6 陳志毅;信息時代建筑非線性三維形態(tài)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7 武紅;藝術家的形象[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子川;“后現(xiàn)代”轉向中的工業(yè)設計觀[D];東南大學;2005年
9 趙榕;當代西方建筑形式設計策略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10 宋國棟;藝術的放逐與審美的拯救[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媛媛;中國意象油畫的色彩表現(xiàn)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旭民;合成時代——概述繪畫材料對油畫學科發(fā)展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呂錚錚;中國當代藝術中艷俗因素研究與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吉登娜;解析波普藝術中的裝飾語言[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崔龍范;德國表現(xiàn)主義對中國新表現(xiàn)主義油畫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樹強;油畫筆觸探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楊存鎖;試論中國現(xiàn)實主義油畫[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鄒治豪;密斯·凡德羅極簡主義設計理論在室內(nèi)設計中的運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王穎;淺析克里姆特作品背后的隱性世界[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楊東梅;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現(xiàn)狀研究與對策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v炑,
本文編號:14496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449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