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生態(tài)文化在昆曲《長生殿》英譯本中的移植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原生態(tài)文化在昆曲《長生殿》英譯本中的移植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原生態(tài)文化 昆曲 《長生殿》 文化移植 精英文化 民間文化
【摘要】:中國原生態(tài)文化指的是植根于中國且在漫長歷史演變中其精華得以保持不變的文化。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昆曲起源于六百多年前元代末期的江南地區(qū),它包含了豐富的中國原生態(tài)文化。中國原生態(tài)文化在昆曲里體現(xiàn)為精英文化與民間文化的完美結(jié)合。創(chuàng)作于昆曲發(fā)展史中黃金時代的經(jīng)典作品《長生殿》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昆曲的這個特性!堕L生殿》里的精英文化包括以儒教佛教與道教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以及完美體現(xiàn)文學與音樂藝術(shù)的品位高雅的劇本;《長生殿》里的民間文化包括平民的情感與生活民間風俗與傳說,以及俗俚的玩笑與戲謔。 向世界(尤其是英語世界)介紹如昆曲這樣的中國文化,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譯者一項重要的任務,而通過翻譯移植中國文化,是完成這個任務的方式之一!耙浦病币辉~用于翻譯研究領(lǐng)域時,意指通過翻譯,使包含在原文里的文化有效地盡量完整地進入譯入語文化里,并能為譯入語文化的讀者接受和理解。本文以蘇珊·巴斯奈特的“種子移植”翻譯理論依據(jù),認為文化移植的效果分為三種:成功的移植,部分成功的移植以及不夠成功的移植。 本文選取兩個版本的《長生殿》英譯(楊憲益和戴乃迭的譯本,以及許淵沖和許明的譯本)進行研究,通過對照原語文本與譯語文本,探討原文包含的中國原生態(tài)文化在英語譯本中得到了何種程度的移植。經(jīng)過分析,論文認為在《長生殿》英語文本中,得到成功移植的有精英文化里中國傳統(tǒng)哲學以及民間文化里平民情感與生活的部分;得到部分成功移植的有精英文化里體現(xiàn)文學性與音樂性的唱詞以及民間文化里民俗與傳說的部分;移植不夠成功的則是精英文化里的典故以及民間文化里俗俚的玩笑與戲謔部分。 在全球化時代,譯者的責任是讓世界更深地了解中國文化。筆者對中國戲曲原生態(tài)文化在翻譯中的移植進行研究,目的在于探討中國原生態(tài)文化在譯本中得到怎樣的移植,以期對中國典籍的英譯、對中國文化更好的譯介和傳播有所幫助。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H315.9;I04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英德;雅與俗的扭結(jié)——明清傳奇戲曲語言風格的變遷[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2 吉靈娟;;譯者主體性與昆曲翻譯策略研究[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9年06期
3 趙慧英,白哈斯;淺論生態(tài)學概念[J];甘肅科技;2005年02期
4 麻勇恒;;原生態(tài)文化之概念詮釋[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方造;文化移植中的若干問題[J];外語學刊(黑龍江大學學報);1996年01期
6 巫元瓊;劉曉民;吳慶晏;;論傳統(tǒng)戲曲的翻譯標準——兼評楊憲益、戴乃迭《長生殿》英譯本[J];四川戲劇;2009年04期
7 蔣驍華;;譯者的選擇性適應與適應性選擇評《牡丹亭》的三個英譯本[J];上海翻譯;2009年04期
8 吳海勇;佛教思想與《長生殿》[J];十堰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9 楊才元;;昆曲翻譯探析[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菅永梅;;情緣終歸虛幻——論《長生殿》中的佛道思想[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雪;中國戲曲翻譯的美學視角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2690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26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