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音樂家在武漢的分歧與對峙——兼及劉雪庵的活動
本文關鍵詞:1938:音樂家在武漢的分歧與對峙——兼及劉雪庵的活動
更多相關文章: 學院派 救亡派 劉雪庵 聶耳 冼星海 武漢 “三廳”
【摘要】:1938年的武漢,可謂國共合作的"蜜月期",但在此時期活躍于武漢的劉雪庵、賀綠汀、江定仙等為代表的"學院派"作曲家和冼星海、張曙等為代表的"救亡派"作曲家,形成在某些問題上的分歧與對峙。在這些音樂家中,劉雪庵是抗戰(zhàn)初期在武漢逗留時間最久、音樂活動最活躍的"學院派"作曲家的代表,從他經歷的幾件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學院派"與"救亡派"音樂家在武漢的不同態(tài)度。這是研究抗戰(zhàn)時期武漢音樂生活的重要課題之一。
【作者單位】: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關鍵詞】: 學院派 救亡派 劉雪庵 聶耳 冼星海 武漢 “三廳”
【基金】:田可文主持的《湖北當代音樂研究》課題的成果之一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1938:音樂家在武漢的分歧與對峙1938年抗日戰(zhàn)爭初期的武漢,雖然是國共合作的“蜜月期”,但是由于一些歷史事件的導火索,這一時期音樂界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工作卻是不如文學、電影和戲劇界。作為在此時期活躍于武漢的劉雪庵、賀綠汀、江定仙等為代表的“學院派”作曲家,和冼星海、張曙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水遠;全國聶耳、冼星海音樂創(chuàng)作學術討論會在武漢市舉行[J];音樂探索;1986年01期
2 王建 ,馬軼群;人民音樂家聶耳逝世五十周年冼星海逝世四十五周年紀念活動剪影[J];民族藝術研究;1990年05期
3 陳一萍;;冼星海在武漢創(chuàng)作救亡歌曲[J];世紀;2011年01期
4 懿;召開紀念聶耳、冼星海座談會 繼承發(fā)揚革命音樂傳統(tǒng)[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5 劉再生;;音樂界的一樁歷史公案——蕭友梅和冼星海、聶耳的“是非恩怨”[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6 如茵 ,甘征;聶耳、冼星海學會召開干事擴大會[J];人民音樂;1983年11期
7 嵐;四川省將舉辦紀念聶耳、星;顒覽J];音樂探索;1985年02期
8 翟詠;論音樂的審美價值與社會政治功利的有機統(tǒng)一——在紀念聶耳逝世五十五周年、冼星海逝世四十五周年座談會上的發(fā)言[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9 羅小平;從文化學角度談星海審美趣味的形成[J];音樂研究;1995年03期
10 江江;張曙作品的歷史性[J];人民音樂;199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曉紅;;摸索中的原生態(tài)唱法和學院派聲樂教學的方法論比較[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研究論叢(第三輯)[C];2011年
2 徐錦華;;發(fā)揮社會音樂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3 ;武漢音樂學院[A];全國音樂藝術院校音樂研究機構與科研處工作會議會議資料[C];2004年
4 劉烽;;延安時期的歌聲[A];抗日戰(zhàn)爭與延安文藝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小民;;中國群眾歌曲探究[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6 袁新榮;;音樂審美心理活動淺析[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7 周耘;;用多元音樂文化塑造當代學生的音樂文化價值觀——我的《世界音樂》教學體會[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8 ;中國音樂治療學會20周年會慶評獎條件[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二十周年會慶暨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齊國;;音樂與情[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胡洪江;云南省玉溪市——聶耳故鄉(xiāng)邁向“音樂之城”[N];人民日報;2009年
2 中共云南省玉溪市委書記 孔祥庚;今天怎樣弘揚聶耳精神[N];人民日報;2009年
3 池邑;用盛世交響傳承聶耳精神[N];人民日報;2009年
4 記者 季征;打造聶耳音樂品牌 建設民族文化強省[N];云南日報;2009年
5 記者 趙琳 曾永洪;中國聶耳音樂(合唱)周玉溪系列活動新聞通氣會舉行[N];玉溪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趙琳;實施文化和市 打響聶耳品牌[N];玉溪日報;2011年
7 記者 姜天驕 周斌;首屆聶耳音樂(合唱)周將在京滇舉辦[N];經濟日報;2009年
8 記者 李亞杰 周婷玉;首屆中國聶耳音樂周開幕式晚會《前進頌》舉行[N];人民日報;2009年
9 記者 黃華 李成生;高水平高質量辦好音樂周各項活動[N];云南日報;2009年
10 記者 李智林;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N];玉溪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馮雷;陪都重慶三個音樂教育機構之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笑盈;革命音樂家的“俠骨柔情”[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2 游歆睿;劉雪庵《<屈原>插曲初稿》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0年
3 董云峰;聶耳歌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分析[D];燕山大學;2011年
4 王晶;試論冼星海復調創(chuàng)作的民族性[D];河北大學;2004年
5 王如意;冼星海獨唱歌曲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6 何靜;談劉雪庵三首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和演唱風格[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楊麗芹;劉雪庵及其歌曲作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杜桂玲;黃河濤聲縈回于耳冼星!饵S河大合唱》中三首作品音樂與演唱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周慧U,
本文編號:8060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80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