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歷史上樂器的形成、變遷及與中國的音樂關系
本文關鍵詞:朝鮮歷史上樂器的形成、變遷及與中國的音樂關系
更多相關文章: 朝鮮樂器 中國樂器 雅樂 唐樂 鄉(xiāng)樂
【摘要】:朝鮮,相鄰于我國東北地區(qū)的鄰邦,與中國的歷史交往十分深遠。在隋唐音樂志的七部伎、九部伎與十部伎中的高麗樂以及未被列入十部樂的百濟、新羅樂的樂器中它們大部分與中國樂器名相同。它們在呈示出地方樂特色的同時,受到中國音樂怎樣的影響?繼而又怎樣走向本土化的等問題在中國音樂學界沒有得到深入的研究。本文將以朝鮮歷史上所出現的樂器為切入點展開歷史調查,探索,企圖探明歷史上朝鮮音樂與中國的關系及其變遷的脈絡。
【作者單位】: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關鍵詞】: 朝鮮樂器 中國樂器 雅樂 唐樂 鄉(xiāng)樂
【基金】:國家重點學科——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特色重點學科項目,代碼:050402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一、朝鮮歷史上的樂器與中國的關系在音樂中除人聲以外,樂器是傳達音樂的另一個重要的手段。由于樂器的音域可以大大超過人聲,音色變化也豐富多彩,因此從遠古時代開始樂器就伴隨著人類共同創(chuàng)作音樂文化,并隨著人類的進步樂器也在不斷的適應著人類的需求而發(fā)生變遷。隨著人類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蓮玉;從《明悟禪師趕五戒》對《五戒禪師私紅蓮記》的改寫論馮夢龍的藝術成就[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吳海濤;北宋時期汴河的歷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張金銑;南漢史料史籍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4 張光輝;明代的首犯與從犯[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莊華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開發(fā)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吳曉萍;略論地緣政治與北宋外交[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沈晉賢;從巫祝用“土”到以“土”為藥論——兼論馬王堆醫(yī)書巫祝用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8 陶有浩;二程變法思想述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陳峰;都部署與北宋武將地位的變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10 肖建新;南宋紹熙內禪鉤沉[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霍建瑜;;執(zhí)“竹竿子”者稱謂及服飾考[A];山西長治賽社與樂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李育民;;清政府應對條約關系的羈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姜國鈞;教育盛衰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兵;書院與科舉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3 李德元;明清中國國內的海洋移民[D];廈門大學;2004年
4 張崇旺;明清時期自然災害與江淮地區(qū)社會經濟的互動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5 郝黎;唐代官吏懲治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6 張鵬;遼墓壁畫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4年
7 姚安;清代北京祭壇建筑與祭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8 孫強;晚明商業(yè)資本的籌集方式、經營機制及信用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鄭巨欣;中國傳統(tǒng)紡織印花研究[D];東華大學;2005年
10 李強;慶歷士風與文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志雙;呂夷簡與宋仁宗前期政治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2 王勇茂;中國古代宇宙論的若干問題[D];西北大學;2000年
3 李春梅;臨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4 秦慧穎;福建古代的動物神靈崇拜初探[D];廈門大學;2002年
5 肖鑫;唐宋時期的書畫買賣和市場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6 王守芝;司馬光的詩歌與其思想之關系[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謝敏;元末明初南園五先生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岳宗偉;先秦儒家家庭觀探索[D];鄭州大學;2003年
9 巨傳友;陳與義戰(zhàn)亂詩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10 薛治國;北宋崇文抑武政策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龍音杯”中國樂器(二胡)國際比賽初賽揭曉[J];人民音樂;2002年08期
2 李耀恒;來自海外的呼聲[J];中國音樂;1982年04期
3 ;中國樂器協(xié)會1996年將舉辦國際演出器材及技術博覽會[J];樂器;1995年04期
4 ;2006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本月開幕[J];中國音樂教育;2006年10期
5 李純一;;讀《中國樂器圖鑒》[J];樂器;1993年04期
6 陳勇毅;盛世樂音美 妙藝業(yè)正興──記中國樂器協(xié)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J];樂器;2001年12期
7 ;本期導讀[J];樂器;2007年11期
8 黃偉;;中國樂器協(xié)會琴行分會成立大會在杭州召開[J];樂器;2008年11期
9 鄭瑜雯;中國音樂在臺二十年[J];中國音樂;1992年04期
10 黃偉;;促行業(yè)發(fā)展 2011俊文樂器春茗晚會在港舉行[J];樂器;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A];全國音樂藝術院校音樂研究機構與科研處工作會議會議資料[C];2004年
2 莫柏槐;;鳴簫牌子與篳管淺談[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中國樂器市場特點、需求與對策[N];音樂周報;2010年
2 記者王紅玉;澳門舉辦中國樂器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3 汪建根;樂器協(xié)會“掌門人”的喜與憂[N];中國文化報;2007年
4 樂文;2005年我國樂器專利發(fā)布數量增長30%[N];中國文化報;2006年
5 嚴敏潔;期待: 2006上海愛樂人盛宴[N];中國文化報;2006年
6 姚紅雨;今年協(xié)會工作有新舉措[N];中國文化報;2007年
7 張麗娜;身價倍增文化回歸推動古箏業(yè)復興[N];消費日報;2008年
8 記者 裴諾;持有蟒皮二胡沒有標識,,非法![N];音樂周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黃青山邋實習生 邱地;深圳樂器城:絲竹管弦迎嘉賓[N];深圳商報;2008年
10 豐元凱;推動樂器行業(yè)特色區(qū)域發(fā)展[N];中國文化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曲文靜;我國古代三大樂器群體的源流及其演變[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迎;由音樂詞匯譯名所引發(fā)的思考[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3 譚文琳;1950年代以來的“箏改良”現象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8年
4 郁新安;民族電樂器中電擴聲弦樂器的設計探索與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5 關孟華;雅俗之路——琴箏音樂文化差異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閆志遠;鋼琴調音理論及實踐的相關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7 渡里文惠;論中國二胡在日本流行的文化現象[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霞;琴竹的演變對中國揚琴音樂的影響[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9 黃藝鷗;方響形態(tài)及其歷史文化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10 馬艷;南京市音樂考級現狀的調查與思考[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本文編號:7110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71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