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簫樂初探
本文關鍵詞:清代簫樂初探
【摘要】: 洞簫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民族器樂之一,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發(fā)展過程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以往學者研究成果基礎上以現存的古籍為切入點,運用比較、統(tǒng)計、分析等方法結合音樂學、歷史學的基本原理,力求對清代簫樂做系統(tǒng)的梳理和概要性的分析研究。本文的要點與結論如下: 第一章:查閱分析古文獻及文物,結合亞洲音樂文化特點來考察簫樂的發(fā)展過程。本文認為清代洞簫形制在漢代時期就已出現,并且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與廣泛的運用。 第二章:本文通過分析比較洞簫在明、清宮廷音樂中的使用及分布情況,重現洞簫音樂在清代時期的歷史地位。指出洞簫音樂在清代宮廷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與明代宮廷音樂比較,呈明顯的下降趨勢。 第三章:利用現存的古籍文獻,考古資料收集整理洞簫音樂的曲譜與曲目并分析其音階、音域特征。指出清代洞簫曲譜以傳統(tǒng)的五聲音階運用最為頻繁,不使用四聲音階,在伴奏樂曲方面偏音運用較多,在音域方面中低音區(qū)運用最多等特性。 第四章:利用研究明清時期的洞簫音律并考察洞簫的形制與藝術特征。指出清代洞簫承襲明代洞簫的形制,種類繁多。洞簫獨特的音色及其擅長的藝術表現力在南音音樂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本文的結語部分,認為: 清代洞簫音樂是清代豐富音樂文化歷程的一個縮影。其作為一個特定時代的重要音樂文化現象反映了清代社會音樂生活面貌的一個側面,是貫穿清代音樂歷史一個重要的見證者,具有清代音樂的基本特征,而且與清代音樂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與亞洲各國的音樂文化之間是一種互相交織的關系。
【關鍵詞】:簫樂 樂譜 音階 音域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J609.2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7
- 緒論7-10
- 選題7
- 研究現狀7-10
- 1、古代7
- 2.、當代7-10
- 第一章 樂器10-19
- 第一節(jié) 源流10-16
- 一、中國洞簫的初步發(fā)展10-11
- 二、洞簫長足發(fā)展11-16
- 第二節(jié) 交流16-19
- 一、中國音樂文化與韓國洞簫17
- 二、中國音樂文化與日本尺八17-19
- 第二章 簫樂19-32
- 第一節(jié) 宮廷音樂中的簫樂21-25
- 一、祭祀樂21-22
- 二、朝會樂22-23
- 三、宴會樂23-25
- 第二節(jié) 民間樂種中的簫樂25-26
- 一、說唱音樂25
- 二、十番鼓和十番鑼鼓25-26
- 第三節(jié) 在生活中的應用26-32
- 第三章 曲譜32-39
- 第一節(jié) 樂譜32-33
- 第二節(jié) 曲目33-34
- 第三節(jié) 曲譜特征34-39
- 一、音階36-37
- 二、樂譜37
- 三、音域37-39
- 第四章 特征39-45
- 第一節(jié) 形制特征39-41
- 一、明代洞簫的形制音律40
- 二、清代洞簫的形制音律40-41
- 第二節(jié) 藝術特征41-45
- 一、演奏形式41-44
- 二、福建南音音樂中的洞簫藝術44-45
- 結論45-47
- 附錄47-60
- 參考文獻60-64
- 致謝64-6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牛氣;;樂譜錯了[J];晚報文萃;2011年19期
2 劉殿學;;琴緣[J];課外生活(小學版);2006年12期
3 涂覃平;;從“母題”到“圖紙”——試論“樂譜文本”在音樂表演史上的角色變化[J];音樂探索;2011年02期
4 蔡小平;;自信[J];中等職業(yè)教育;2011年11期
5 祝清亭;;被忽視的音符[J];大科技(科學之謎);2011年09期
6 王源;;鋼琴視奏學習中的辨識內容與方式探討[J];藝術研究;2011年03期
7 阿情;;樂譜線[J];記者觀察(下半月);2011年07期
8 徐新;;自信,叩開成功的大門[J];人事天地;2010年21期
9 黃州老孫;;父親幫他打敗丁俊暉[J];意林(原創(chuàng)版);2011年07期
10 岑鵡;;論鋼琴演奏的“復合性詮釋”[J];人民音樂;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紅;;古詩之吟唱[A];吟誦經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2 張平治;;在計算音樂領域勇攀高峰[A];第三屆中國老年人才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萬依;;清代宮中的滿族音樂[A];滿學研究(第一輯)[C];1992年
4 涂艷;;淺談古琴中蘊含的美學思想[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5 蔡蓮紅;侯杰;劉瑞;徐俊;張安娜;王寬;劉宇翔;;基于音高指導的HMM參數化歌唱合成[A];第18屆全國多媒體學術會議(NCMT2009)、第5屆全國人機交互學術會議(CHCI2009)、第5屆全國普適計算學術會議(PCC2009)論文集[C];2009年
6 李淵;;識譜的困惑[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7 趙維平;;亞洲的音樂史料及其歷史研究狀況[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8 單亞麗;;編制歌曲索引的體會[A];2004年度中國索引學會年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9 王玨;;夢境與現實的交融——影片《藍色》的音樂分析[A];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科技論文集[C];2002年
10 史衛(wèi)東;;建議將珠心算納入數學課改的幾點看法[A];中國珠算心算協(xié)會學術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紅艷;國內有償使用樂譜處境尷尬[N];北京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李鶴琳;美國樂譜網站挑戰(zhàn)傳統(tǒng)樂譜商[N];中國文化報;2011年
3 山東省齊河縣育才中學 王學鋒;輕松制作樂譜[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
4 馮倩 編譯;英國發(fā)現莫扎特8歲所作樂譜[N];中國文化報;2011年
5 ;不識樂譜的世界級指揮[N];科技日報;2000年
6 齊潔;思想,從樂譜流淌到琴弦[N];中國經營報;2011年
7 天津 武金剛;輕松擁有萬千鈴聲[N];電腦報;2002年
8 記者 徐劍梅;貝多芬樂譜手稿 倫敦拍出203萬美元天價[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9 樓肇明;心靈樂譜上的朝圣和春暉[N];文匯報;2002年
10 記者 王坤寧;樂譜租賃合作開啟“走出去”新途[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郟而慷;論音樂演繹的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2 李穎;明清音樂記錄特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3 遲鳳芝;朝鮮文廟雅樂的傳承與變遷[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4 周雪豐;鋼琴音樂的力度形態(tài)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5 祁斌斌;1937年以前中國音樂期刊文論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6 薄克禮;元散曲體格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7 戴寧;太湖地區(qū)民間信仰音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8 廖紅宇;福建鋼琴音樂發(fā)展歷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林林;為誰而歌[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銀鎮(zhèn);清代簫樂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2 曹昆;指揮動作的符號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3 徐國慶;樂音識別技術研究及應用[D];重慶大學;2004年
4 談天佳;從樂譜解讀到音響詮釋[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5 張穎;西安周至南集賢東村鼓樂社的現狀與變遷[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6 賈巍;專業(yè)音樂圖書館的建設與管理[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紅梅;三種南宋傳世樂譜的宮調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8 李曦;二胡技法符號的演變及其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方墨涵;原生與再生[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10 舒銀;浦東派琵琶曲《海青拿天鵝》演奏分析[D];中央音樂學院;2008年
,本文編號:6750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675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