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音響的有關品質(zhì)
本文關鍵詞:民間音響的有關品質(zhì)
更多相關文章: 民間音樂 音響采錄 出版 文案 應用民族音樂學
【摘要】:伴隨著技術的普及,當前幾乎任何一次田野工作都存在民間音樂音響的采錄活動,因而,"如何采錄"以及"采錄之后"又應有怎樣的后續(xù)操作(如出版等),則是民族音樂學需要討論的問題。相比西方很多學者致力于采集、出版的民間音響(CD等),并讓其在社會生活中發(fā)生影響,在當代國內(nèi)學界,對民間音響采錄及出版等問題卻并未完全納入學術語境。事實上,音響采錄所涉及的操作導向,以及采錄后的編纂、出版等一系列問題,都是一份民間音響所應具有的必要品質(zhì)。
【作者單位】: 西安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關鍵詞】: 民間音樂 音響采錄 出版 文案 應用民族音樂學
【分類號】:J607
【正文快照】: 對民間音響進行采錄是民族音樂學研究的主要組成部分,然而,當研究者攜帶著功能日益完備的音響采錄器材進入“田野”時,如何對其進行采錄卻是一個相對復雜的話題。雖然田野工作自身的不確定性,決定了我們很難在民間音響采錄工作開始前進行太多的“預設”,但作為以盡可能得到“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弛;簡論西部民族民間音樂的交融[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2 何綿山;福建民間音樂漫步[J];中國音樂教育;1996年03期
3 項陽;對中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荒漠化”現(xiàn)象的思考[J];中國音樂;1997年01期
4 楊正君;土族民間音樂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5 陳恩笑;即興性與演奏者身份的關系[J];中國音樂學;2005年01期
6 郭德慧;撒拉族民間音樂文化構成因素初識[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5年02期
7 徐艷萍,蘇前忠;中國文人與傳統(tǒng)音樂的不解之緣[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尼瑪才讓;;藏族民間音樂文化特征簡論[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9 李世碧;;留住過去——《永勝民間音樂》序[J];民族音樂;2007年05期
10 吳修林;;中國民族音樂、傳統(tǒng)音樂和民間音樂的現(xiàn)實闡釋與文化指向[J];民族藝術;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向葵;;古羌樂韻[A];羌去何處——緊急保護羌族文化遺產(chǎn)專家建言錄[C];2008年
2 陳勁松;;云南“原生態(tài)音樂”模式的現(xiàn)代詮釋[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論叢(第三輯)[C];2011年
3 潘國強;;水族音樂創(chuàng)作與研究[A];水家學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4 文清風;;淺論佤族木鼓的社會功能和藝術價值[A];中國佤族“司崗里”與傳統(tǒng)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張藝昆;;民族化和個性化是邊疆藝術院校音樂專業(yè)的生存之本[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論叢(第三輯)[C];2011年
6 盧紅梅;;讓流行歌曲走進音樂教學課堂[A];農(nóng)業(yè)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講師 張惠勇;河北民間音樂走向產(chǎn)業(yè)化[N];石家莊日報;2009年
2 浙江師范大學 楊和平;善待她:江山坐唱班[N];光明日報;2011年
3 雨天;“傳統(tǒng)的魅力”飽覽民間音樂精髓[N];音樂周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張楠;解讀“工業(yè)時代民間音樂”[N];工人日報;2000年
5 江勝信;民間音樂驚人“荒漠化”[N];文匯報;2002年
6 通訊員 明家鳳;省優(yōu)秀詞曲作家等到紅河縣采風[N];紅河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楊競;建平十王會:傳統(tǒng)民間音樂的“活化石”[N];遼寧日報;2008年
8 肖克凡;生與死:民間音樂的主題[N];天津日報;2004年
9 記者 周莊;讓悠揚的曲調(diào)傳唱千古[N];徐州日報;2008年
10 孟貴成 牛力靜;傳統(tǒng)“音樂會” 出路在民間[N];中國文化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曉平;陜南民間音樂區(qū)域文化特質(zhì)考察[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2 吳慧娟;福建仙游三—教儀式音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3 王麗虹;延安魯藝音樂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磊;論支聲及其在西方現(xiàn)代音樂中的應用[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5 吳大順;魏晉南北朝音樂文化與歌辭研究[D];揚州大學;2005年
6 李向京;瞿小松音樂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英睿;二十世紀的中國箏樂藝術[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9 蕭舒文;20世紀中國笛樂[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10 單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小剛;我國漢族民間音樂現(xiàn)狀的三種模式及其社會心理背景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陳玉;滿族民間舞蹈音樂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唐琨;素樸齊風 至情至性[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左代楠;哈尼族民歌“哈巴”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5 周金霞;明代戲曲音樂創(chuàng)作之民間性本質(zhì)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6 李昱明;試論赫哲族民間音樂及其文化內(nèi)涵[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7 關新;民族音樂與現(xiàn)代技法的結合[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陶紀泉;扎根民間土壤 探索音樂真諦[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金霞;土族民間音樂[D];西北民族大學;2009年
10 劉莎莎;巴托克兩部鋼琴作品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6526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65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