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藝術歌曲中的色彩和聲手法
本文關鍵詞:李斯特藝術歌曲中的色彩和聲手法
【摘要】: 在李斯特的一生中,他所創(chuàng)作的聲樂作品要少于器樂作品,但是,在和聲技法上,聲樂作品卻絲毫不遜色于器樂作品,李斯特廣泛應用了他所發(fā)展的色彩性和聲,并巧妙的與作品的歌詞內容相結合,生動的表現(xiàn)了歌曲中的音樂形象。本文以李斯特的藝術歌曲為文本,對其中的和聲技法特點進行分析、研究、總結、歸納,以期更好的了解這位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特征,同時也期望能對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和聲 和弦 色彩性和聲 色彩性的轉調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J614.1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6
- 第一章 和聲的材料(和弦結構的色彩性)6-10
- 第一節(jié) 復合和弦6-8
- 第二節(jié) 非三度疊置和弦8
- 第三節(jié) 增三和弦8-9
- 第四節(jié) 由于和弦外音而改變的和弦結構9-10
- 第二章 色彩性的和聲進行10-11
- 第一節(jié) 色彩性的和弦對置10-11
- 第三章 色彩性的調性對置11-16
- 第一節(jié) 小二度的調性對置11-13
- 第二節(jié) 大、小三度的調性對置13-14
- 第三節(jié) 增五度或減四度的調性對置14-16
- 第四章 色彩性的轉調手法16-17
- 結語17-18
- 致謝18-19
- 參考文獻19-20
- 作者簡介20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勝付;巴托克《小宇宙》第一百四十一首《主題與倒影》[J];滁州師專學報;2003年03期
2 閻峰;;德彪西藝術歌曲研究[J];歌海;2008年05期
3 王思特;;傳統(tǒng)因素的重構——巴托克的織體創(chuàng)新[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5年03期
4 李萬東;;鋼琴曲《夕陽簫鼓》中的和聲語言[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5 樊金霞;;鋼琴曲《夕陽簫鼓》中的和聲語言[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6 馬春明;;論德彪西作品中和聲手法的多樣性[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肖桂彬;;布里頓《戰(zhàn)爭安魂曲》調性思維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6年04期
8 楊紅光;;杜兆植先生《G大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的音樂分析[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肖桂彬;理性與創(chuàng)造——從《八首匈牙利民歌主題即興曲》看巴托克的音樂創(chuàng)作思維[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10 王芳;;民族風與現(xiàn)代美的完美結合 田豐《云南風情》之二《趕擺路上》的音樂分析[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思特;巴托克《小宇宙》探微[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2 楊紅光;無言之美——論杜兆植先生《G大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3 鄭剛;談五聲性調式和聲的和弦結構[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馮麗;陳培勛五首粵調鋼琴曲的和聲運用[D];河南大學;2005年
5 甘芳萌;無調性音高理論中的對稱理論與音級集合理論[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6 張濤;論肖邦鋼琴作品中和弦外音的美學意義[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7 江姝璇;胡戈·沃爾夫藝術歌曲鋼琴織體的和聲技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穎峰;杜鳴心《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的和聲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9 魏楠妮;西貝柳斯作品中的北歐風情[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郭明顯;借鑒音樂院校經(jīng)驗,,發(fā)揮高師自身優(yōu)勢[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381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638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