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三代竹笛演奏家對竹笛藝術的貢獻
發(fā)布時間:2020-10-18 04:27
從賈湖骨笛誕生至今,我國竹笛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由于它的音色極具魅力,加上樂器本身的形制、演奏技巧的創(chuàng)新,進而形成了以馮子存、陸春齡、李鎮(zhèn)、俞遜發(fā)、簡廣易、曲祥、張維良、馬迪、曾格格、陳莎莎等一批批專業(yè)的演奏家、教育家,為后世竹笛音樂藝術的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竹笛音樂藝術歷經六十多年的茁壯成長從早期民眾自發(fā)的鄉(xiāng)間竹笛獨奏到如今竹笛在高雅舞臺上與聲樂、舞蹈、器樂、交響樂融為一體的演奏,使竹笛藝術的輝煌成果屹立于東方,眾多藝術家們?yōu)榇艘沧鞒隽酥匾呢暙I,他們的豐功偉績值得我們回顧和進一步的研究。根據竹笛演奏家成名時間將其劃分為四代演奏家:成名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是我國第一代竹笛演奏家;成名于“文革”至八十年代初的是我國第二代竹笛演奏家;成名于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是我國第三代竹笛演奏家;成名于九十年代末至今的是我國第四代竹笛演奏家,本文研究重點以第三代竹笛演奏家生平、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竹笛專業(yè)教育等為主要研究方向進行詳細分析、總結,進一步肯定眾演奏家的辛勤勞動,從而也鼓勵后人要珍惜他們遺留的寶貴資源,同時也針對當時的民族音樂藝術的部分不足之處進言獻策,將中國的竹笛音樂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發(fā)展壯大。全文共四個章節(jié),第一章從新中國成立后以竹笛發(fā)展情況為主要核心簡單概述其發(fā)展脈絡;第二章是將第三代演奏家們生平、音樂創(chuàng)作、教育教學等為重點進行一一簡介;第三章是結合第二章的內容,分析第三代演奏家們在竹笛演奏、作品創(chuàng)作、形制等方面的不足;第四章主要針對第三章的不足,進言獻策,總結第三代演奏家們對竹笛藝術所做的杰出貢獻。
【學位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J632.11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 選題的理論意義
二. 選題的實際意義
三. 研究途徑與方法
四. 主要問題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后竹笛音樂發(fā)展脈絡
1.1 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代竹笛演奏家
1.2 新中國成立后第二代竹笛演奏家
1.3 新中國成立后第三代竹笛演奏家
1.4 新中國成立后第四代竹笛演奏家
第二章 第三代演奏家對竹笛音樂的貢獻
2.1 詹永明竹笛音樂藝術
2.2 易加義竹笛音樂藝術
2.3 張延武竹笛音樂藝術
2.4 曾明竹笛音樂藝術
2.5 杜如松音樂藝術
2.6 馬迪竹笛音樂藝術
2.7 張維良竹笛音樂藝術
2.8 戴亞竹笛音樂藝術
2.9 王次恒竹笛音樂藝術
2.10 鄭濟民竹笛音樂藝術
2.11 曾格格竹笛音樂藝術
2.12 其他竹笛演奏家簡介
2.12.1 陳杭明竹笛音樂藝術
2.12.2 張國柱竹笛音樂藝術
2.12.3 鄧邦國竹笛音樂藝術
2.12.4 李增光竹笛音樂藝術
2.12.5 陳立新竹笛音樂藝術
2.12.6 姜景洪竹笛音樂藝術
2.12.7 譚炎建竹笛音樂藝術
2.12.8 劉寬忍竹笛音樂藝術
第三章 存在的不足
3.1 竹笛的改良
3.2 樂隊中的竹笛
3.3 音樂移植創(chuàng)作
3.4 演奏技巧多樣化
3.5 音樂專業(yè)教育
第四章 展望竹笛音樂
4.1 音樂創(chuàng)作
4.2 音樂風格
4.3 竹笛技巧與形制
4.4 竹笛教育
4.5 女性竹笛演奏家的出現(xiàn)
4.6 音樂美學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45800
【學位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J632.11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 選題的理論意義
二. 選題的實際意義
三. 研究途徑與方法
四. 主要問題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后竹笛音樂發(fā)展脈絡
1.1 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代竹笛演奏家
1.2 新中國成立后第二代竹笛演奏家
1.3 新中國成立后第三代竹笛演奏家
1.4 新中國成立后第四代竹笛演奏家
第二章 第三代演奏家對竹笛音樂的貢獻
2.1 詹永明竹笛音樂藝術
2.2 易加義竹笛音樂藝術
2.3 張延武竹笛音樂藝術
2.4 曾明竹笛音樂藝術
2.5 杜如松音樂藝術
2.6 馬迪竹笛音樂藝術
2.7 張維良竹笛音樂藝術
2.8 戴亞竹笛音樂藝術
2.9 王次恒竹笛音樂藝術
2.10 鄭濟民竹笛音樂藝術
2.11 曾格格竹笛音樂藝術
2.12 其他竹笛演奏家簡介
2.12.1 陳杭明竹笛音樂藝術
2.12.2 張國柱竹笛音樂藝術
2.12.3 鄧邦國竹笛音樂藝術
2.12.4 李增光竹笛音樂藝術
2.12.5 陳立新竹笛音樂藝術
2.12.6 姜景洪竹笛音樂藝術
2.12.7 譚炎建竹笛音樂藝術
2.12.8 劉寬忍竹笛音樂藝術
第三章 存在的不足
3.1 竹笛的改良
3.2 樂隊中的竹笛
3.3 音樂移植創(chuàng)作
3.4 演奏技巧多樣化
3.5 音樂專業(yè)教育
第四章 展望竹笛音樂
4.1 音樂創(chuàng)作
4.2 音樂風格
4.3 竹笛技巧與形制
4.4 竹笛教育
4.5 女性竹笛演奏家的出現(xiàn)
4.6 音樂美學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馬強;;中國竹笛重奏藝術發(fā)展初探[J];樂器;2013年09期
2 李直;;改良竹笛能否完全替代傳統(tǒng)六孔竹笛 成為中國竹笛藝術發(fā)展的基礎?[J];樂器;2013年05期
3 李國偉;;中國竹笛藝術發(fā)展述略[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鐵梅;;論中國竹笛藝術及其流派[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5 紀維劍;張平;;西湖梅蘭婺江歌 盡在魔笛曲梆情——評詹永明笛子獨奏音樂會[J];人民音樂;2010年05期
6 何寬釗;;縱意馳騁 推陳出新——“戴亞笛子協(xié)奏曲音樂會”述評[J];人民音樂;2010年02期
7 榮政;;近二十年來中國笛曲創(chuàng)作的特點[J];民族音樂;200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蕭舒文;20世紀中國笛樂[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宮媛;中國竹笛移植改編獨奏作品之我見[D];山東藝術學院;2017年
2 馬石;新中國第二代竹笛演奏家對竹笛音樂藝術的貢獻[D];山東大學;2016年
3 李榮帥;當代中國笛子改良與實踐[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458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84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