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胡書寫的“四種字體”——溫德青二胡協(xié)奏曲《痕跡之五》作曲技法分析
【作者單位】: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音樂系;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JUSRP21101)
【分類號】:J614.5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清明,張洋;談曲式分析的小型曲式圖示[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劉進;音、詩、畫的完美結(jié)合——鋼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特性及演奏藝術(shù)[J];鄂州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3 劉雪莎;貝多芬對奏鳴曲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齊魯藝苑;2005年03期
4 莊曜;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nèi)作曲技術(shù)理論研究方法概述[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 許金昕;論舒曼《童年情景》主題貫穿性的組合原則[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04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蕾;流動中的永恒[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雯;中國流行歌曲改編的合唱作品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王帥紅;白誠仁合唱作品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許鳳;舒曼標題性鋼琴套曲《童年情景》的分析與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5 陳馨婷;多個研究角度下的斯克里亞賓早期鋼琴奏鳴曲[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魏琳琳;二人臺音樂形態(tài)初探[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7 田紅萍;中國當代女聲合唱藝術(shù)特征探微[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唐雯;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奏鳴曲式的高潮處理手法[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9 姜麗霞;歌劇《魔笛》中夜后花腔詠嘆調(diào)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5年
10 張莉;李煥之音樂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虹;探索的痕跡——與旅歐青年作曲家溫德青談音樂[J];音樂愛好者;1999年01期
2 錢仁平;現(xiàn)代氣質(zhì)與民族風韻的交融——溫德青的《小白菜:為二胡與弦樂四重奏而作的變奏曲》[J];音樂愛好者;2001年07期
3 錢仁平;情緒結(jié)構(gòu)、組織結(jié)構(gòu)、音響結(jié)構(gòu)的整合——溫德青《小白菜:為二胡與弦樂四重奏而作的變奏曲》的結(jié)構(gòu)途徑[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朱一平;;激情演繹“當代”新樂震撼視聽——2007福州當代室內(nèi)音樂周掠影暨溫德青作品音樂會觀感[J];藝苑;2007年12期
5 童昕;風從瑞士來[J];人民音樂;2000年01期
6 梁晴;;在現(xiàn)場,在上音,在當代[J];音樂愛好者;2010年12期
7 楊和平;;欲望之鏡——溫德青歌劇《賭命》的創(chuàng)作技法與戲劇思維分析[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邢曉芳;;當代音樂呼喚求新的耳朵[J];北方音樂;2008年11期
9 李愛華;大漠風塵 羌管悠悠——淺談溫德青的《長笛與麥克風、鋼琴、鐘琴、打擊樂幻想曲》[J];人民音樂;1987年01期
10 卞祖善;;我希望音樂能使人崇高起來——在第四屆“京滬閩”音樂創(chuàng)作研討會上的發(fā)言[J];福建藝術(shù);2009年06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郭文景;談幾點藝術(shù)常識 析兩種批評手法[N];音樂周報;2004年
2 約言;香港中樂團成立30周年[N];音樂周報;2007年
3 蔣力;比較中享受《雷雨》[N];音樂周報;2006年
4 記者 諶強;音樂節(jié)上高潮迭起 “牡丹亭”里座無虛席[N];光明日報;2004年
5 伍斌;中國歌劇,給了一個驚喜[N];解放日報;2003年
6 本報記者 邢曉芳;“當代音樂呼喚求新的耳朵”[N];文匯報;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子_g;溫德青三部打擊樂作品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5321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3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