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獨斥鄭聲緣由探析
[Abstract]:Confucius' Zheng Shengyue refers to Zheng Sheng's pop music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t is lively and harmonious, changeable in rhythm, beautiful in tone and color, and has great influence and penetration relative to other popular music. This characteristic of Zheng Sheng made it spread and accepted all over the world. Although other kingdoms also have popular music, the particularity of Zheng Guoji's surname makes Zheng Sheng show the fact that "etiquette is broken". Standing in the angle of maintaining Zhou Li, Zheng naturally became the object of Confucius'abomination.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文學院;
【基金】:賀州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HZUBS201108)
【分類號】:J6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華偉;;創(chuàng)作與接受的互動——從接受理論視角分析《聊齋志異》創(chuàng)作過程之獨特性[J];蒲松齡研究;2008年02期
2 樊慶彥;;論《聊齋志異》的娛樂功能[J];蒲松齡研究;2011年01期
3 金彥,張麗;從接受美學看電視受眾參與[J];安徽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4 周方珠;;論元散曲翻譯中的模糊再現(xiàn)[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儲小燕;;兒童文學圖畫書的“格式塔”式閱讀[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侯強;春秋戰(zhàn)國市作用考論[J];安徽史學;2003年02期
7 陳逢丹;;接受美學觀下的譯者主體性——兼析莎士比亞第116首十四行詩的三個漢譯本[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8 劉立;文本“空白”和文學翻譯的再創(chuàng)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9 昌宗鋒;;接受美學視野中的譯文讀者主體性與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蔡愛春;喻立安;;接受理論視角下的廣告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侃平;;都市上空飛翔的詩歌天使——淺析羅門的都市詩學思想[A];新世紀中國新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彭輝;;從多維視角為文學翻譯中的“誤讀”正名[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徐少華;;奉陽君任相及相關趙史探析[A];趙國歷史文化論叢[C];1987年
4 鄭杰文;;《九歌·河伯》起于楚人祀河考[A];中國楚辭學(第十一輯)——第十二屆中國屈原學會年會暨楚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張彥哲;韋華;;讀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試談毛澤東的接受美學思想[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6 周錦章;;戰(zhàn)國時期赤峰地區(qū)的貨幣流通[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一輯)[C];2002年
7 葉文憲;;族臣-家臣-朝臣——從臣的變化看中國從部族到國家的演變[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C];2004年
8 葉文憲;;族臣—家臣—朝臣——從臣的變化看中國從部族到國家的演變[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全國首屆東周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孫泓;;5—14世紀西域音樂舞蹈在朝鮮半島的傳播和影響[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9年
10 葉桐;;新文學傳播中的開明書店[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學史研究卷)[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何東;論自覺誤讀[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3 王峰;數(shù)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藝術及其交互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4 朱健平;翻譯的跨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盧壽榮;李漁戲曲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高日暉;《水滸傳》接受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7 李冬紅;《花間集》接受史論稿[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許龍;錢鍾書詩學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9 徐巍;視覺文化語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說創(chuàng)作[D];復旦大學;2004年
10 程金海;當代西方對話美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志明;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孫方旭;論汪立三鋼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蘊“層次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耀庭;中學寫作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培養(yǎng)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肖艷;文學翻譯中的誤譯問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王雷;法家君主專制理論與秦朝的興衰[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梁健婧;《紅樓夢》女性讀者的審美心理探微[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彬;接受美學對語文教學影響的辯證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宋遠;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姜俊;接受理論視角下的“金陵判詞”霍譯本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漢達;;孔子的故事[J];中國校園文學;2011年14期
2 陳雄;;自嘲百態(tài)[J];思維與智慧;2011年04期
3 范學亮;;天地之和——從“成于樂”看孔子的治國理想[J];閱讀與寫作;2011年06期
4 雅韻;;莫做“三季人”[J];旅游時代;2011年03期
5 李開周;;孔子不姓孔[J];記者觀察(下半月);2011年06期
6 佚名;;孔子認錯[J];政府法制;2011年21期
7 李萬剛;;孔子為何憎惡白天睡覺[J];基礎教育;2006年11期
8 楊昌俊;;“拾塵”中的顏淵與孔子[J];咬文嚼字;2011年07期
9 蘇梅;;幽蘭操[J];神州;2011年12期
10 周桂鈿;;怎么看孔子[J];公關世界;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霍有光;;《呂氏春秋》與先秦儒家思想[A];秦文化論叢(第十一輯)[C];2004年
2 趙雅麗;;“納俗于禮”:孔子的風俗教化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以《詩經(jīng)·鄭風》、上博簡《孔子詩論》為考察[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北京風俗史研究[C];2007年
3 周洪;;孔子反對厚葬顏回的原因[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4 周孚政;;中國人為什么崇拜孔子[A];孔學研究(第十二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5 ;香港湯恩佳博士捐贈建水文廟孔子銅像揭幕典禮照片[A];孔學研究(第七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七次暨海峽兩岸第五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6 李曉斌;;試析孔子德治思想與道德教育之間的關系[A];孔學研究(第四輯)[C];1998年
7 張文昆;;孔子和孫子之初步比較[A];孔學研究(第八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8 王潔;李藝;;孔墨教學思想之異同及其現(xiàn)代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余玫;;孔子“君子”教育觀的現(xiàn)代價值[A];孔學研究(第四輯)[C];1998年
10 謝瑞君;劉海君;;論孔子的誠信觀[A];孔學研究(第十一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一次暨海峽兩岸第七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發(fā)偉;涇陽文廟和鄭國廣場竣工孔像落成[N];咸陽日報;2010年
2 關山遠;從有趣的校長想起有趣的孔子[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3 喻中;孔子為什么反對“鑄刑鼎”[N];法制日報;2009年
4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法學院 聶長建;孔子為什么反對“鑄刑鼎”[N];檢察日報;2009年
5 崔憲;弦外之音與孔子學琴[N];光明日報;2005年
6 記者 趙秀紅;今年孔子學院投入超9300萬美元[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記者 李玉蘭;全球已建305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N];光明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劉菲;孔子學院“花開”全球[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9 劉菲;孔子學院:中國最好最妙的出口產(chǎn)品[N];中國婦女報;2008年
10 早報記者 石劍峰;自由解讀“孔子”等于惡搞孔子?[N];東方早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勇;周代鄭國史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王錕;孔子與20世紀三大社會思潮[D];西北大學;2002年
3 王世明;孔子倫理思想發(fā)微——現(xiàn)代生活語境中的《論語》解讀[D];清華大學;2004年
4 李銳;孔孟之間“性”論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5 盧茂君;井上靖的中國題材歷史小說探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7 趙生群;春秋經(jīng)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1998年
8 丁小麗;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9 胡真;先秦思想與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相關性研究[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8年
10 王長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玉梅;周代禮樂制度與孔子的音樂思想[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黨萬生;“鄭聲淫”新論[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陳勇軍;仁愛之治與自由之治[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唐水橋;論孔子倫理思想中的“仁”及其現(xiàn)實意義[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呂振;孔子中庸思想與亞里士多德中道德觀比較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陳顥;試論老子的教育思想[D];蘇州大學;2008年
7 路丙輝;傳統(tǒng)孝文化及其現(xiàn)代轉型[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8 汪夢林;孔子與蘇格拉底師道觀比較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5年
9 劉鳳偉;古代白話小說中的孔子形象[D];蘇州大學;2005年
10 張小建;孔子與蘇格拉底生死觀之比較[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677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26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