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滿徹作品中的音高素材研究
[Abstract]:Wu Manchu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omposers in contemporary Japan. The intercep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ich pitch materials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complex sound performance of his works.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in detail the use of Wu Manchu pitch materials from three aspects: mode, sequence and sound set, so as to reveal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itch materials in Wu's works, such as mode, sequence, etc. And how to integrate all kinds of materials organically and succinctly in the processing technique of sound set, so that the pitch organization of the work has a strong structural force and a high unity.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作曲系;
【分類號】:J61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文;;武滿徹鋼琴獨奏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及演變[J];大舞臺;2011年06期
2 唐珊珊;;米亞斯科夫斯基《第四鋼琴奏鳴曲》曲式分析[J];大眾文藝;2011年12期
3 單曉杰;;黎平侗戲體現(xiàn)的侗歌特征[J];歌海;2011年04期
4 張鵬;張德周;;鋼琴彈奏拾遺[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17期
5 鄭文輝;;淺談王志信聲樂作品中的民族性[J];音樂大觀;2011年05期
6 許志斌;;論武滿徹作品中音響的“空間構型”及其“時間塑形”功能[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1年02期
7 ;五聲養(yǎng)身給你聽(二)[J];音樂生活;2011年09期
8 陳曦;師為真;;鋼琴學習中如何正確掌握音階琶音及和弦的指法、訓練方法[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1年02期
9 大江健三郎;王智新;;我已經(jīng)不能重生,但是/我們卻可以重生[J];作家;2011年13期
10 丁睿旖;;淺論五音與五行之關系(連載2)[J];校園歌聲;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康玲;;快樂地感受音樂——幼師音樂基本樂科教學的新理念[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2 王耀華;;東方部分古典音樂的類型化旋律[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3 張虹;;“五臟相音”理論在耳鳴診治中的應用[A];中醫(yī)耳鼻喉學術傳承與研究論文匯編[C];2009年
4 張虹;;“五臟相音”理論在耳鳴診治中的應用[A];第15屆全國中醫(yī)耳鼻喉科學術研討和繼續(xù)教育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邱友平;李秀琴;;淺談高校音樂欣賞的輔德功能[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6 張漢卿;;赴日學習D/max-Ⅲ B衍射儀安裝、調(diào)式技術[A];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文集(19)[C];1987年
7 石峰;董馨;;尋找音樂信息與人體的接口(一)[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3年
8 向葵;;古羌樂韻[A];羌去何處——緊急保護羌族文化遺產(chǎn)專家建言錄[C];2008年
9 吳式鍇;;有關和聲專業(yè)課教學根基的思考[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10 張萃明;;果蔬加工的氣調(diào)式破碎系統(tǒng)[A];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包裝與食品工程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欽明 文華 黃新華;《越洋電話》:歌唱盛世新農(nóng)村[N];南昌日報;2009年
2 杜亞雄;印度的拉格和塔拉[N];音樂周報;2004年
3 王音宣;也談基本音階[N];音樂周報;2002年
4 杜亞雄;印度尼西亞的佳美蘭[N];音樂周報;2004年
5 杜亞雄;何謂“瑪卡姆”[N];音樂周報;2004年
6 楊林;編配伴奏“我行我素”[N];音樂周報;2002年
7 李曉育;王振山小提琴“新突破”[N];北京日報;2000年
8 傅逸塵;李存葆的散文調(diào)式[N];文藝報;2004年
9 杜亞雄;阿富汗的音樂文化[N];音樂周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程國媛;8個數(shù)字看世界[N];山西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萃;武滿徹和聲技法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2 檀革勝;武滿徹晚期樂隊作品的音響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3 許志斌;武滿徹中期作品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4 許揚寧;許常惠現(xiàn)代風格室內(nèi)樂作品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5 吳志武;《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6 夏季;中國古代早期管樂器及黃鐘律管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7 斯琴朝克圖;交響與風格[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8 徐欣;內(nèi)蒙古地區(qū)“潮爾”的聲音民族志[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9 單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10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響曲作曲技術分析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毋茜;中西方五聲性音樂語言表現(xiàn)方法和風格的比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2 楊娜;河北民歌的演變與發(fā)展[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3 陳文佳;從“視錯覺”到音響幻覺——析武滿徹SPIRIT GARDEN的創(chuàng)作技法[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4 馬琳;高等院校音樂專業(yè)視唱練耳課程的重要性及其發(fā)展[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5 汪高原;論調(diào)式與調(diào)性的教學[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姜伯瑾;潮州箏樂輕重三六與秦腔花音苦音的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成軍;清商三調(diào)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8 師玉麗;陜西寧強縣民歌初探[D];西安音樂學院;2007年
9 李曉旭;視唱練耳教學中唱名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姜之國;探索者之路[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本文編號:22661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26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