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陽腔曲牌音樂探析
[Abstract]:Yiyang dialect is a typical folk culture, which always has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Chinese opera and vulgar culture. Because Yiyang tune "do not enter the orchestra", accompaniment uses the big gong big drum, therefore the tone is high, agitated and unrestrained. Most of its melodies are earthy tunes, which not only "sing smoothly", but also "follow the heart". The tunes are also "without music, only along the earth and vulgar", and not bound by fixed music. Therefore, the systematical arrangement and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Yiyang tune music are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and the mus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oper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eal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Yiyang tunic music from the aspects of rotation, modulation, rhythm, singing form and so 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Yiyang tune musi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Yiyang dialect.
【作者單位】: 江西上饒師范學院音樂系;
【分類號】:J617.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章軍華;;江西儺神考辨[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丁淑梅;中國古代禁毀戲劇史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楊飛;乾嘉時期揚州劇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肖愛民;臨川古戲臺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汪媛;撫州采茶戲音樂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3 蔣國江;楊家將戲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紅;;弋陽腔曲牌音樂淺析[J];中國音樂;2008年04期
2 楊詠;;論弋陽腔〔駐云飛〕正體曲牌音樂特征[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楊詠;;弋陽腔〔香羅帶〕類曲牌音樂辨析[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周虹;;試論江西青陽腔曲牌音樂特征[J];中國音樂;2006年02期
5 蘭;中國音協座談了弋杴腔的音樂[J];人民音樂;1959年06期
6 袁平;;論弋陽腔的傳播方式及特征[J];中國音樂;2007年03期
7 胡雪麗;《紅樓夢》中的社會音樂研究[J];藝術研究;2003年02期
8 陳琴娟;;莆仙戲[風入松]曲牌音樂初探[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6期
9 于捷;;弋陽腔之活化石——貴州安順“地戲”音樂考[J];音樂創(chuàng)作;2006年05期
10 李英;;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中國曲牌考》讀后[J];音樂研究;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任廣世;;【北罵玉郎帶上小樓】及【漁燈兒】套源流考[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通訊員 鄭家裕;《楊林堂鼓》年接待游客10余萬[N];湖北日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張瑾 鄭大中;千年的“串堂”還能流傳多久?[N];上饒日報;2007年
3 記者 單三婭;南音正式申請“非物質遺產”[N];光明日報;2002年
4 高小立邋李暉;一江謠曲半湖歌[N];文藝報;2008年
5 楊葆銘;嗩吶聲聲訴衷情[N];延安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談欣;江蘇“五大宮調”音樂文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2 郭威;曲子的發(fā)生學意義[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朝陽;論弋陽腔傳播[D];南昌大學;2010年
2 趙光強;道教曲牌音樂發(fā)展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3 林琳;山東聊城八角鼓音樂形態(tài)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4 孫思;漢劇京胡音樂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5 汪文娟;徽調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6 張艷;秦淮余韻[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7 劉秦生;古歌用韻與宮調關系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2年
8 黃虎;蘭州鼓子的調查與初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劉淑萃;甘肅秦安老調曲牌的分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玉梅;豫劇現代戲《朝陽溝》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382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23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