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擾攘紛亂的話語空間當中從事話語事件的精純描述——以此討論音樂美學概念命題范疇問題
[Abstract]:The concept, as a being, is the final promise made by any theory to the discipline concerned with it. Therefore, in a sense, an important sign of the maturity of a discipline is whether it has a set of freedom. Or a particular concept that is self-evid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category of music aesthetics from three aspects: attention, entry and operation, and holds that in the sense of musicology, especially for musicological writing, We must face up to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mportance of conceptual propositional category i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gradually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conscious consciousness.
【作者單位】: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基金】:上海音樂學院國家重點學科—音樂學特色學科項目資助,項目代碼:050402 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建設計劃項目,項目代碼:e05011
【分類號】:J6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韓鍾恩;;如何切中音樂感性直覺經驗——關于音樂美學學科建設與音樂學寫作問題的討論(三)[J];音樂研究;2009年02期
2 韓鍾恩;;非臨響狀態(tài):在沉默的聲音中傾聽聲音——由聲音引發(fā)音樂文化發(fā)生問題討論[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韓鍾恩;;音樂人類學:通過錯位發(fā)展,懸置價值沖突,實現(xiàn)求異互動[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韓鍾恩;;如何通過古典考掘還原今典——音樂學寫作問題再討論[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韓鍾恩;通過詩學策略,驅動音樂學學科建設——音樂人文敘辭今典,并以此設欄[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6 韓鍾恩;;音樂美學專業(yè)研究生教學設想以及相關問題討論[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韓鐘恩;;聲音經驗的先驗表述[J];中國音樂;2008年01期
8 韓鍾恩;;之所以始終存在的形而上學寫作?——關于音樂美學學科建設與音樂學寫作問題的討論(五)[J];中國音樂;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文君;杜學元;;從羌族民俗文化透視羌族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2 趙秀花;;鄧小平的發(fā)展思想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3 何麗;劉管平;巫叢;;海外對華城市史研究綜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龍;陳乃新;;論競爭法只調整競爭關系[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5 孫晉;;產融結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論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6 謝青松;;《物權法》的倫理審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論馬克思經濟學的價值概念體系[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包仕國;;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聯(lián)動型動力機制的精神實質[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李繼武;;對人學五個“要義”和“以人為本”內涵的看法——與顧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王濤;皮明建;高鵬;;農用地價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09年卷(下冊)[C];2009年
4 李楊;;具體性的追尋——讀馬爾庫塞《歷史唯物主義現(xiàn)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5 馬爾庫塞;李楊;;歷史唯物主義現(xiàn)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6 邱國良;鄭延恒;;論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民主溝通[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彭希義;;少數(shù)民族農民工城市文化適應問題研究——基于貴陽花溪區(qū)彝族農民工群體的調查[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劉琳;;馬克思政治倫理思想三題論略[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10 鄒平林;杜早華;;在私人道德與制度倫理之間——“小悅悅事件”帶來的倫理反思[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秦曼;海洋漁業(yè)資源資產的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余正琨;論科學發(fā)展觀對三大規(guī)律認識的豐富與發(fā)展[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7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9 周旋;“公私財物”之內涵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劉建國;新疆國有資產管理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曉玲;以農地為依托構建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q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村中小學體育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4 李靜;大學生大愛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郭云英;統(tǒng)籌城鄉(xiāng)視域中的農村城鎮(zhèn)化問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6 蘇煥菊;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險法律制度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與比較科學哲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姚士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國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閾中的民生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胡警月;馬克思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燕迪;音樂理解的途徑:論“立意”及其實現(xiàn)(上)——為慶賀錢仁康教授九十華誕而作[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楊燕迪;音樂理解的途徑:論“立意”及其實現(xiàn)(下)——為慶賀錢仁康教授九十華誕而作[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韓鍾恩;;七日談/2006七言——在一個合式力場內合式表述[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4 韓鍾恩;;如何切中音樂感性直覺經驗——關于音樂美學學科建設與音樂學寫作問題的討論(三)[J];音樂研究;2009年02期
5 韓鐘恩;“問題意識”與“前瞻性”預設——由音樂美學學科建設“長時段”敘事所引發(fā)[J];人民音樂;2002年01期
6 于潤洋;從海德格爾闡釋梵·高的《農鞋》所想到的[J];人民音樂;2002年05期
7 韓鍾恩;;零度寫作——關于音樂美學學科建設與音樂學寫作問題的討論(一)[J];人民音樂;2009年05期
8 韓鍾恩;;非臨響狀態(tài):在沉默的聲音中傾聽聲音——由聲音引發(fā)音樂文化發(fā)生問題討論[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韓鍾恩;;音樂人類學:通過錯位發(fā)展,懸置價值沖突,實現(xiàn)求異互動[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蕭梅;;從感覺開始——再談體驗的音樂民族志[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佳;感性聲音結構并審美判斷形成的感性契機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河清;;振聾發(fā)聵的音樂——記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團音樂會[J];音樂愛好者;2006年02期
2 趙寒陽;;二胡情緣(八)——趙寒陽的學琴故事摘選[J];小演奏家;2008年04期
3 曹飛躍;;忐忑教主龔琳娜的音樂人生[J];意林;2011年06期
4 曹飛躍;;忐忑教主龔琳娜的音樂人生[J];現(xiàn)代青年(細節(jié)版);2011年05期
5 ;上音民族班匯報演出團——首次赴桂、黔、滇演出勝利歸來[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83年03期
6 柳蕾;;周老師眼中的小卡琳[J];小演奏家;2009年03期
7 陳浩;;名曲傳寰宇 丹心啟后昆——訪著名音樂家、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J];人民教育;1981年04期
8 朱永珍;;群星璀燦 蓓蕾芬芳——我院音樂附小慶祝建校三十周年[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86年03期
9 賀綠汀;;上海音樂學院六十五周年感想[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92年03期
10 曾祥書;;青年歌手崔燕[J];歌曲;200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上海音樂學院[A];全國音樂藝術院校音樂研究機構與科研處工作會議會議資料[C];2004年
2 ;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蕭友梅一百二十周年誕辰紀念儀式在滬舉行[A];近代中國(第十四輯)[C];2004年
3 王水剛;;工業(yè)廣播系統(tǒng)揚聲器的選擇與設置[A];冶金軋制過程自動化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4 謝文娟;;從辛笛詩的聲音看新詩的抒情策略[A];詩歌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蔣國榮;華天y=;;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聲學設計[A];綠色建筑與建筑物理——第九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04年
6 朱光劍;張禮標;張樹義;;海南省小黃蝠翼型、聲音和食性研究[A];第五屆廣東、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動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黃明元;廖靜;;論網(wǎng)絡游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聲音[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4)[C];2009年
8 蔣聰;;“聲音品牌”發(fā)展概況與消費群體心理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星海音樂學院[A];全國音樂藝術院校音樂研究機構與科研處工作會議會議資料[C];2004年
10 陳先紅;何舟;劉猛;;中立的多數(shù)民意:公共關系在雙重話語空間的第三方立場及社會責任[A];新聞學論集(第25輯)[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紫茵;中國指揮學會在京召開年會[N];音樂周報;2006年
2 徐薦;沈洋:好戲就在后頭[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3 本報記者 吳丹;中國豎琴制造:孤弦曲難成[N];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
4 紫茵;譚利華:我崇拜巴頓[N];音樂周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彝族歌手者建周楚雄放歌[N];楚雄日報(漢);2008年
6 本報記者 范昕;田藝苗:“有多溫柔,就有多勇敢”[N];文匯報;2010年
7 張萌;走入寬廣的教育視野[N];音樂周報;2004年
8 于青;寫心境 作心曲 唱心聲[N];人民日報;2007年
9 張景元;弦歌不輟琵琶行[N];協(xié)商新報;2006年
10 深圳商報記者 劉瓊;周鏗欲續(xù)寫深圳鋼琴傳奇[N];深圳商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慶林;皇權專制的建構和敘事[D];中國傳媒大學;2006年
2 彭發(fā)勝;翻譯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話語體系的形成[D];北京大學;2008年
3 項仲平;影視劇的影像敘事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4 李海星;普遍的人權與人權的普遍[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5 李桔元;廣告語篇中的意識形態(tài)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李然;社會學視域下的中蘇音樂交流[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洋;在民國:遜清遺民的文化心態(tài)與詩歌書寫[D];吉林大學;2012年
8 朱洪啟;二十世紀華北農具、水井的社會經濟透視[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4年
9 伍明春;現(xiàn)代漢詩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10 趙云;文化視域中的中國當代鋼琴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一果;歷史·革命·人——關于“十七年”長篇小說的歷史敘事[D];蘇州大學;2001年
2 吳瑤;媒介語境中中產階層的“環(huán)!痹捳Z[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楊光;論公民新聞的發(fā)展及與公民社會建構之關系[D];吉林大學;2008年
4 鮑晟;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yè)課程發(fā)展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5 劉斌;視唱練耳學科的傳入及其在上海音樂學院(1966年前)的發(fā)展[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6 尹煥霞;新聞評論話語空間的拓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黃軼斕;游走在鄉(xiāng)村少年的生命音符之間[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8 董艷麗;塞利納的怒吼與沉默[D];武漢大學;2005年
9 余秀才;DV影像傳播的背后[D];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
10 薛淑峰;我國信息網(wǎng)絡傳播話語權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221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22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