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鋼琴組曲《青藏高原》中的“形”“聲”“情”
本文選題:音樂美學研究 + 《青藏高原》; 參考:《中國音樂》2008年04期
【摘要】:現(xiàn)代音樂美學研究為音樂藝術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全方位及更新的視角和方法,而以現(xiàn)代音樂美學視角全新解讀作品也必定可以不斷豐富理論內(nèi)容及其構建。本文以鋼琴組曲《青藏高原》為分析對象,運用音樂美學理論中的相關理念,從樂曲的"形"、"聲"和"情"的角度來解讀樂曲,分析曲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方法,并品味樂曲中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人文情感關懷。
[Abstract]:The study of modern music aesthetics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updated perspective and method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usic art, and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music aesthetics is bound to enrich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and its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piano suit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taken as the object of analysis. Using the relevant concepts in the theory of music aesthetic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music from the angles of "form", "sound" and "emotion", and analyzes the author's creative ideas and methods. And taste the unique natural scenery and heavy humanistic emotional care in the music.
【作者單位】: 西安音樂學院;
【分類號】:J62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前;現(xiàn)代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阿文興;;論音樂教育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保山師專學報;2006年01期
2 黃銓劍;;評黎英海鋼琴伴奏音樂的藝術特色[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李道琳;論聲樂作品的抽象因素與歌唱教學的形象化[J];滁州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鄭順女;如何實現(xiàn)音樂表演中的二度創(chuàng)造[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陳俊鳳;;對電影音樂的文化價值取向的幾點研究[J];電影評介;2006年16期
6 施詠;對音樂審美“異化”現(xiàn)象的剖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鄭鴻,江蕓,朱昌義;健美操音樂節(jié)奏的內(nèi)在效應探析[J];福建體育科技;2000年06期
8 蘇玲芬;;淺談歌劇音樂中的美感藝術[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陳國符;合唱藝術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4期
10 李虹;談校園音樂劇活動對大學生成長所起的作用[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孫守遷;王鑫;劉濤;湯永川;;音樂情感的語言值計算模型研究[A];2006年首屆ICT大會信息、知識、智能及其轉換理論第一次高峰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蔡蕾;;音樂審美教育與人的和諧發(fā)展[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3 鄭莉;;創(chuàng)造是音樂的生命,,音樂促進我們創(chuàng)造——簡論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韓梅;;張揚個性,追求風格——由《七子之歌》教學導入設計引發(fā)的思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高偉;;高師鋼琴教學內(nèi)涵的二維闡釋——一種基于音樂審美與文化傳承理念的解讀[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君仁;花兒王朱仲祿[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 高潔;中國手風琴音樂藝術發(fā)展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3 尹愛青;音樂審美教育的人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侯立兵;漢魏六朝賦多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思琦;1978-2003年間中國城市流行音樂發(fā)展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互動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6 鄒燕凌;中國漢傳佛教梵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7 易存國;樂神舞韻:華夏藝術美學精神研究[D];東南大學;2001年
8 鄧百意;中國古代小說節(jié)奏論[D];復旦大學;2007年
9 黃俊亞;競技性藝術體操成套動作編排理論及應用模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10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琴;《溪山琴況》中的音樂審美思想[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2 徐姍娜;簡論文學和音樂的關系[D];廈門大學;2001年
3 梁江歌;論中國揚琴伴奏藝術[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王志遠;施光南歌曲創(chuàng)作民族特色的形態(tài)學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張t
本文編號:19197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919701.html